•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加快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3-07-07 阅读次数:390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曾浩明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走有浙江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其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与网络技术的高度融合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我国信息产业的基本现状
      最近五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规划导向、政策扶持等措施,在全球信息产业剧烈动荡、发展低迷的情况下,全国信息产业仍然保持着三倍于GDP的速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通信业的改革,推动了通信业的大发展,一个覆盖全国、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现代通信网已基本形成,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全国互联网用户数跃居世界第二位。
      电子信息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探索前进,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高度重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全国信.各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万亿元,是1997年的2.5倍;电子产品去年的出口额达到92 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 2%。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全球居第三位,硬件制造业全球第二。
      我省近三年来,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始终注重结构调整,产业规模扩大迅速,产品优势逐步增强,产业层次显著提升,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实现了产业规模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跨越,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省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之一。2002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080亿元,同比增长 2 7%;完成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 GDP的 5%。
      下面就我国部分重点整机产品的发展现状,谈一点看法。
     (-)、通信产业现状
      2002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9545万户,总数达到4.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2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亿户,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33.7%,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了15%。
      通信运营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国内通信整机生产企业有43家(含三资企业25家),其中手机生产商37家(含22家三资企业),己形成年产手机1.5亿部的生产能力,去年生产了1.1亿部,出口了4000万部。生产移动交换机9053万户,移动基站458万信道。通信整机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配套集成电路、元器件、材料、专用设备业的发展,形成上下游产品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二)、计算机、家电与数字化3c产品
      2002年我国计算机PC产品生产、销售、出口同比上年增长都超过了5 0%。网络计算机、平面电脑、高性能服务器、路由器、数字影像产品、网络存储及各类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快速发展。彩电业走出了多年的“经济效益低谷”,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使背投电视、TFT/LCD及等离子电视、机顶盒及数模混合电视等新产品不断推出,赢得了新的市场。DVD等数字视听产品产、销两旺,三种整机产品年均增长都在40%以上。
     (三)、网络及其终端产品
      网络及其应用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媒体信息终端产品市场空间巨大,数字化3C新型电子产品,各类计算机应用系统设备及嵌入式智能产品,将使集成电路与整机密切结合,对专用芯片及SOC系统级芯片有巨大需求,将推动 IC设计业的快速发展,并有效地延长价值链。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涉及相关产品(含软件)及其应用与服务所形成的巨大产业,将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信息产业最大的亮点。高端网络服务器和路由器等各类信息网络接入产品和设备,以及种类繁多的信息终端将成为IT产业跨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网络化与数字化的融合,同样渗透到消费类领域,使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3C结合的数字化产品不断涌现,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对基础电子产品形成新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对IC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拉动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及社会生活各领域得以最广泛的推广应用的过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点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工业领域提高采用计算机等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平;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要根据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加快信息技术产品的发展。以金卡、金税和金关为代表的各类应用工程大大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电子信息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以金卡工程为例,1994年一2002年金卡工程的实施,九年共发行银行卡约5亿张。2002年一些行业性大卡应用陆续启动,如:电信行业各类电话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社会保障卡、公安部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及税控加油卡等,正逐步从试点走向推广应用,市场前景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2年年底,我国累计发行使用各类IC卡10亿张,仅去年就发行了2.2亿张。随着今后IC卡应用的逐步铺开,将极大带动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模块封装业、IC卡生产与软件业与应用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五)、集成电路产业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对国内12个省市的调查及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国内共有半导体企事业单位653家(不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等支撑配套企事业单位),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367家,集成电路制造业49家,封装测试业108家,半导体分立器件业129家。产业布局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的销售额占国内半导体产业总销售额的90%以上。在技术和工艺水平,已具备o.25U一0.18U的大生产技术,与国外差距开始缩小。目前我国已进入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业并举协调发展阶段。
      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据统计, 2001年底我国共有各类集成电路设计单位100家左右,从业人员4000人,到2002年9月底,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单位猛增到389家,其中IC专业设计企业270家,通过认定的近60家,从业人员同比上年增长了4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
    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分工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和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产业分工趋势也日趋明朗化。
      一是全球化区域化趋势日益显露,其主要特征是采购的全球性和生产的全球性。
      1、产业梯次转移发展已成趋势。
      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而把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地区合作不断加强。各国政府为争夺电子高科技领域的战略优势,纷纷在政策和财力上予以支持,在国际经济和外交中加以保护。
      2、产地化生产销售趋势明显
      出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各国跨国公司都在大力促进本地化战略,通过独资、合作等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期待更大的市场份额。核心技术和品牌已成为竞争的关键,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3、跨国大公司引导产业发展潮流。
      目前,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已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主导着产业竞争的潮流。
      4、产品个性化和生产规模化成为竞争的主要优势
      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的特征,即企业和行业只有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才能生存,否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目前世界电子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做越大,而且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如彩电、手机、PC机的竞争规模都在数百万台以上,元器件产量亦是如此,单个企业片式电阻的月产量要达到100亿只才有效益。行业进入门限越来越高。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步成为潮流。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5、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必然发展趋势
      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和电子信息产品的网络化、智能化正在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流。进入 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全面展开,目前已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网络化也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在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预测2003年因特网全球用户将超过5亿户,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1.3万美元。
      6、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竟争的核心
      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作用日益重要。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领先优势是由于他们掌握并垄断了核心软件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所致。美国垄断了微处理器系统芯片的技术;日本在半导体存储器、电子生产设备以及平板显示器、硬盘驱动器、打印机等方面占有优势。
      软件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且有很高的附加值。目前国际软件产业以美国、日本、爱尔兰、以色列、印度和欧盟为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软件产业类型。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凭借其在软件开发生产方面的独特之处建立了自己的相对优势。
      7、电子信息技术的强大渗透性已经得到充分显现。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自身的互相融合,和与机械、能源、交通、汽车、轻纺、建筑、冶金等产业互相融合,不断开拓出新的产品和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延长了他们的产品链和价值链,充分体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倍增性。如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三网融合,资源价值的倍增;个人计算机、传真机、手机大量进入家庭,导致投资类和消费类产品的边界趋于模糊;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促进了PC和TV的融合,使家用电视计算机通信逐步融为一体。
    二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梯次转移发展已成国际分工的大趋势
      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看,产业梯次转移发展已成为趋势。发达国家主导着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中国家以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强烈的发展欲望,却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掌握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核心,掌握着大量的研究与创新成果,加上有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始终保持在信息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处于价值链的高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省已进入以生产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中端。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从事加工和装配。
    三、加快建设环杭州湾信息产业基地的思考
      信息产业部规划,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实施建设世界级信息产业基地宏伟发展战略;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适时作出了建设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创建“天堂硅谷”,壮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环杭州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不仅是我国建设世界级信息产业基地重要一环,也是当前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首要任务。
      建设环杭州湾具有国际竞争力信息产业基地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突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围绕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任务,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核心,以创建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为目标,优化环境为重点,集聚人才为支撑,培育环杭州湾地区信息产业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园区、龙头企业和特色产品为主体,以浙西、南信息产业块状经济和众多优势企业组成的配套链为腹地,面向国际、北接上海、呼应苏南,与沪苏信息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互为依托、有序竞争、错位发展,共同肩负打造长江三角
    洲世界级信息产业基地的历史使命。
      根据环杭州湾区域信息产业现实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打选杭州湾信息产业基地的基本构架主要包含四个层面,即以优势产业集群为支撑,特色园区为载体,骨干企业为核心,特色产品和大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产业和企业空间转移与高度集聚,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密切协作,互动发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1、抓好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入手,以提高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链的延伸性、互补性和价值性为主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发展特色;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实现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重点建设“两带十区”,逐步在环杭州湾区域培育形成信息产业高度集聚,地区之间产业发展定位分工明确,特色明显,相互依托,错位竞争的产业布局。
      (1)杭绍甬技术密集型IT产业带
      以杭州、宁波两市为重点,以杭甬高速和杭州湾南岸为轴线,以沿线沿岸的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特色园区为基础,充分发挥杭、绍、甬平原沿江临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IT产业基础扎实、人才集聚度高、自然环境优越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以软件、移动通信、计算机、集成电路等产品为代表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以及以资源整合型为主的信息服务业,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在部分领域取得国内领先优势,在国内外逐步打响杭甬高速公路沿线技术密集型IT产业带品牌。
      (2)浙北新型元器件配套产业带
      充分发挥嘉兴、湖州两地背靠杭州,毗邻上海,与苏锡常地区隔湖相望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电子元器件业产业相对发达的比较优势。整合嘉兴城区、嘉善、平湖、海宁,以及湖州南洵、德清、长兴等信息产业相对集聚的块状特色经济资源,形成整体优势,主动融入上海和苏锡常信息产业经济圈,重点发展以高频器件、光电子器件、特色电子材料及其深加工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精密制造和微组装加工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丰富产品门类,并在发展中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逐渐形成特色优势明显的浙北新型电子元器件加工配套产业带。
      十大重点产业园(集聚区)
      (1)杭州滨江(高新)区通信产业园
      以杭州滨江现有通信骨干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网络产品等为代表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附加修通信装备和通信终端产品,努力建成中国最大的通信产业基地之一。
      (2)杭州软件产业园(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
      以杭州滨江区块软件产业园、主城西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浙大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为核心,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IC设计等产业,努力建成国内主要应用软件基地之一.
      (3)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园
      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制造,移动通信产品,笔记本电脑等为主导的高附加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和带动性,扩大产品出口比重。
      (4)富阳光电子产业园
      以富春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以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和以精细加工组装为特征的光信息传输材料和光通信器件等产品,努力掌握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产业的集聚度。
      (5)奉化(波导)移动通信产业园
      以波导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和波导通信产业园为龙头,加快园区移动通信产品关联产业的集聚,提高移动通信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链的延伸性、兼容性,尽快建成国内最大的以单个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产业园。
      (6)宁波保税区信息产业园
      以建成国内重要的计算机及集成电路产业园为目标,重点发展以计算机及其主机板加工、集成电路制造、软件外包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和出口加工业。
      (7)宁波科技(信息产业)园
      利用毗邻主城区和市行政和心迁入、城市东扩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发展机遇,以及区内拥有众多科研院所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区内软件产业、光电子产业、微电子产业,并在部分产业门类上取得技术或规模优势,努力建成“天堂硅谷”的副核心。
      (8)绍兴信息产业集聚区
      以绍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园、嵊州电声企业集群和袍江、上虞等特色工业园为依托、以园区内一批骨干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以半导体器件、光电子产品等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争取建成为国内最大的显示器件和电光源产业集聚区之一。
      (9)嘉兴信息产业集聚区
      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园、平湖光电子产业园、海宁磁性材料产业园和嘉善信息产业园为依托、进一步接轨上海,以为“长三角”区域内大公司产品配套为重点,大力发展高频率、低功耗、微型化和精密加工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成为环太湖金三角信息产业配套产品加工中心之一。
      (10)湖州信息产业集聚区
      以特种电子线料、特种晶体材料、特种半导体辅材及其深加工产品为基础,进一步整合湖州、南洵、长兴、德清等地信息产业发展资源,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特种高档电子专用材料产品、计算机外设和面向“长三角”区域内大公司服务配套的精细微加工和代工产业。
      2、信息产业发展重点
      在巩固我省电子专用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优先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重点培育微(光)电子产业,大力发展通讯、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家电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其中到2007年在环杭州湾地区软件、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三大产业集群占全省信息产业比重达5 0%以上,经济规模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比重达10%以上;微电子、光电子、电子专用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四大产业集群经济规模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比重超过12%。
      3、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培育工程,努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2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0家。
      同志们,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发展之路充满了挑战,它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国家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让我们顺应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携手并进,为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与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加快环杭州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基地建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