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市场压力加快外企中国区管理层的本地化趋势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1-08 阅读次数:1038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在本土化和市场倒逼的双重压力推动之下,外企中国区总裁的集体脸孔正在由白转黄。从过去的“老外”挂帅到近来“老中”当道,“中国制造”的高阶经理人成批走向前台。据《环球企业家》的统计,过去短短的1年时间,中国内地的机械工程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几乎集体“换脸”,如全球最大的矿山和工程机械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Caterpillar)任命其在徐州的挖土机工厂负责人为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董事长;全球农机及工程机械巨头约翰·迪尔(John Deere)任命前中国市场总监刘镜辉为中国区董事长;北欧机械业巨头瑞典山特维克集团(Sandvik)、沃尔沃建筑机械(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及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也都指派中国本土人士担任中国区总裁。上述许多公司是首度启用中国内地人士担任中国区总裁,而此前这一职位几乎清一色的是公司指派的外国脸孔。欧美公司之所以大力进行管理高层的本土化,主因是其业绩远不如对中国内地市场更了解的日、韩企业。有猎头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家指出,中国内地籍的总裁在市场销售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当一些外籍总裁还在为饭桌上的觥筹交错而苦恼时,陆籍总裁已经开始约见下一个客户了。在台湾企业也有类似的变化。某台资IC通道的龙头企业最近选拔了一位中国区总经理,但他没有升官的喜悦,反倒多了一分岌岌可危的愁容,他忧心地说,手下的一级主管清一色都是陆籍干部,公司培养“陆干”接班的意图相当明朗。不久之后,他这个中国区总经理的位置恐怕也有可能换人做。这位台资企业高层表示,并不是说来自台湾的高层经理人才不具竞争力,而是因为中国内地的本土干部企图心强,对市场嗅觉敏锐,加上对当地商场熟稔,都在某种程度上比台籍管理人员更有“可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