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国企需要的不是打击,而是改革!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27 阅读次数:1460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褸?span style="word-spacing: 0px; font: 14px/24px Times New Roman; text-transform: none; color: rgb(0,0,0); text-indent: 32px; white-space: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text-align: justify;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orphans: 2; widows: 2;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自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两大核电规划后,国内核电重启的工作一直未见到实质上的进展。不过,这一局面有望在不久后发生改变。近段时间,国家能源局密集调研核电,或许预示着将有新的举动。国家能源局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近日先后赴清华大学核研院、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和三门核电基地调研。吴新雄在调研期间强调,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此次调研,吴新雄考察了清华大学昌平200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秦山方家山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施工现场和三门AP1000今年以来,大型国企似乎流年不利,麻烦事不少。
一是反腐败之火开始延烧到央企。中移动、中石油、中储粮、中海油系等重量级央企先后爆出一系列腐败案件,尤其是中石油和中移动的腐败窝案,局部领域的高管几乎一窝端了。二是央企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最新一起是中石化青岛“11•22”爆炸事件,造成55人死亡、9人失踪、136人受伤。该事件不仅导致各界对中石化的普遍质疑,而且引发中石化股价大跌,还炸飞了300亿可转债发行计划。三是中石油在美国可能遭遇集体诉讼。中石油日前发布公告称,有投资者起诉中石油前任董事长蒋洁敏和现任董事长周吉平等4人的案件,法律文件已经送达。目前尚不知悉诉讼的涉案金额,但投资者希望能够代表在2012426日至今年827日期间买进中石油股票的所有投资者,如果此案变成集体诉讼,对中石油无疑是一场恶战。
与过去相比,国企目前面临着一个少见的低谷,处境极为不利。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面上的大环境对国企似乎也有些不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企深化改革已成定局,除了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化,力度大、范围广的市场化改革设想,如果认真执行下来,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将会不小。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对国企改革的预期一旦形成,再加上过去市场对国企的垄断、特权和傲慢深恶痛绝,发起下去很可能在市场中形成对国企“人人喊打”的氛围。
不过,如果这种氛围中包含过多的不理性,并不利于国企进一步的改革。在提倡冷静分析的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对全社会有利,在约束条件下使得社会分享国企利益最大化,因此,如何改革国企就变得十分重要。不错,国有企业的特权和垄断在中国的确被很多人痛恨,但我们仍然不能忽略国企的存在和它们的作用。现实来看,中国需要的并不是打击国企或消灭国企,而是国企改革!
我们虽然一向反对国企垄断和特权,但对于国企的存在和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曾在“用共同基金改造国企”的方案中表示,那种认为国企应该全部消亡的观点是危险的,中国人口这么多,经济水平差别极大,地理范围如此之广,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负担很重,这种条件下,没有一些有分量的国有企业肯定是不行的。当政府不能完全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时,国有企业就要发挥作用。在一些重要的基础领域,如铁路、电力、通讯、航空航天、能源、邮政、供水等方面,保留一些有实力的国企还是很有必要的,它们对于经济稳定、市场稳定、价格稳定都有显著的作用。实际上,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保留着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它们在国家能力或公共服务方面,分别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更何况,中国现在的市场化改革脱胎于全部国有的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存在就不仅仅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还是一个传统问题。
不可否认,国企存在很多问题,其机制、效率、垄断都在中国造成了很多问题,但是,国企现在需要的不是破坏性的打击,而是建设性的改革。如果对国企的打击过度,市场很可能会乱套,至少在一个阶段内会乱套。因此,更富有建设性的看法是:国企应该如何深化改革,才能更多地与全民分享利益?
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在这方面曾提出过一系列的建议,重点包括如下几点:一是在改革的战略思路上,可以共同基金的方式来改造国企,即以管理国有控股的共同基金方式,来代替管理具体的国有企业,政府控制的是资本形态的基金,而不是直接插手市场;二是向少数重点领域来集中国企资源,在重点领域保留实力较强的国企,控制一定的国企数量;三是在竞争领域要放开市场,让社会资本自由进入,同时推动要素价格改革,在中国市场实现常态化的、真正的国民待遇。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当前,中国的国有企业需要的不要全方位的打击,而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