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盘活城市负资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1-21 阅读次数:105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两条腿”,一是工业化,二是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从GDP来看,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持续高速增长;从资产来看,以基础设施和城市为代表的资产在不断累积;从信用来看,以银行信贷增长和政府债务增加为主要形式的信用扩张在加剧。有分析人士称,前三十年中国经济走的路子是“增量资产的货币化”,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抛开理论来看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实践,能够看到有趣的东西:在过去的高速增长中,中国的地方政府一直在忙于做加法,不论是搞城市化,搞各种产业园区或开发区,还是搞各种产业,地方政府一直都在做加法。如果笼统来看,这些都可以视为“城市资产”。由于经济增长中缺乏创新,总是在规模扩张上想办法,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再加水,城市资产的大饼越做越大。不过,这些大饼是否好吃,则是另外一回事。
    当宏观经济整体处于上升期,信用环境在不断扩张的时候,城市资产增值扩张的游戏就能持续下去,这时候,几乎所有城市资产都是正资产——能够不断增值,产生正收益。但一旦经济周期开始下行,信用扩张开始减速或者收缩,城市资产的泡沫就开始收缩。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城市资产泡沫收缩,并不一定表现为房价下跌、地价下跌,只要过去的这些正资产开始遇到问题,不再继续产生正收益,就可以认为,它们在向城市“负资产”转化。
    2008年以来,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在田野调查中,看到了许多这样的城市发展的例子,城市经济发展受阻,产业结构亟待转型,财政收入增长开始放缓,政府债务日渐沉重,过去发展多年创造的城市资产,却似乎在迅速贬值;过去所熟悉的发展模式,现在变得越来越不划算。
    以工业用地为例,国内几乎所有城市为了招商引资,都提供廉价的工业用地。在西部某地区,政府征地的成本在2030万元每亩,其中安置一户居民要9万元每户。政府投入这么多,但按国土资源部的价格,工业用地只能卖5.6万元每亩。不少企业拿到地以后,可以通过抵押贷得到36万元每亩,这样企业即使不投产,就有30万每亩的收益。而企业从投入到给地方政府带来财税收益需要经过7年的时间,这期间所有的成本和风险都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地方政府抱怨,现有的考核机制下,政府是在为企业打工。对地方政府而言,政府投入巨大,但工业化带来的收益却并不明显。
    另一个例子是各种产业园区。现在国内从东部到西部,几乎每个县城的园区都在处处开花。过去在宏观经济环境向好、制造业发展不错的时候,产业园区似乎都是有利可图。除了产业发展带来税收,还能带来城市商业发展、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增值。不过,随着制造业在国内发展环境恶化、城市经济转型压力增大,产业园区变得不再吃香。更挠头的是,由于地方往往靠政府借贷来发展园区,园区经济的萎缩往往使得政府管理的园区难以运行。从北到南,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遇到不少城市的各类园区官员诉苦,感叹日子难过,仅银行借贷的付息,就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在我们看来,各个地方应该从过去的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城市经济来说,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弄一大堆东西背在身上,一旦发展不好,就有变成负资产的风险。现在很多地方对当地经济转型感到头疼,实际上是被负资产压得喘不气来。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类似的问题在国内非常普遍,今后的中国地方政府,普遍面临着盘活城市负资产的问题,一方面,要从做加法转向做减法;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找到新的经济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