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近期焦点
CPI超预期考验调控区间有效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0-14 阅读次数:1238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à???span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t; 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vertical-align: baseline; text-transform: none; layout-grid-mode: both; color: windowtext; font-style: normal; letter-spacing: 0pt; position: relative; top: 0pt;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text-underline: windowtext none; text-shadow: none; text-effect: none; font-emphasize: none">       自8月以来,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迹象明显。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9CPI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0.8%,超出市场预期。此前,市场平均预计同比在2.8%的水平。从分项看,食品价格上涨是推高CPI的主要因素,其中,蛋、蔬菜和水果受到短期供给影响,价格上涨较快,环比涨幅分别达到7.1%6.7%5.4%
从推高通胀的动力看,此次CPI上涨的偶然性成分较高,主要受中秋节消费拉动及台风影响,预计在10月将有所回落。同期公布的50个主要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201310110日)显示,蛋、蔬菜和水果的价格已经开始回落,鸡蛋、大白菜、油菜、苹果和香蕉价格分别较上期(92130日)下跌3.2%6.5%3.3%1.7%4.7%
令我们关注的是,CPI或许会在短期回落,但在基数效应的作用下,可能将在今年底、明年初达到阶段性高点。目前来看,CPI同比将于11月起进一步走高,并挑战3.5%的调控红线;一直到明年2月后,通胀压力才会有所减轻。
令人感兴趣的是,当CPI逼近3.5%的调控红线,中国政府会否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经济运行超出“上限”?今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抛出“区间论”,提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其中,3.5%CPI同比涨幅就是物价“上限”的参考指标。在二季度宏观经济逼近“下限”后,中国政府果断推出了“稳增长”政策,将GDP稳住在了7.5%以上。当前,宏观经济已经企稳,年内完成GDP增长7.5%的目标已经是板上钉钉。而当宏观经济接近“上限”,中国政府会怎样处理,值得拭目以待。
我们预计,由于物价的波动具有短期性和偶然性,中国政府并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推出一系列控通胀措施,为宏观经济“刹车”。事实上,从1月至今的数据表现看,CPI的累计同比增长还有一定的空间。19月,CPI累计同比增长2.5%,较3.5%的目标线还有1个百分点的缓冲带。但在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不会顶着通胀放松银根,为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创造货币基础。9月下旬,在一次外事活动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坚持不扩大赤字,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番表态可视为中国政府应对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策略,以不变应万变。
值得注意的是,在“稳增长”背景下,CPI同比增长超出预期,接近“上限”,表明7.5%的“下限”并不是那么好守住的。或许在今明两年,GDP的“下限”与CPI的“上限”还可以同时满足,但随着经济体量的扩张,以及潜在增长率下滑,为了达到年度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经济可能将不得不忍受更高的通胀水平。届时,中国经济“上限”与“下限”之间的空间将被压缩,甚至于成为一道鱼与熊掌的选择题,在稳增长与防通胀之间,必须有所取舍。
过去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一直在保增长、调结构与控通胀之间摇摆不定,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调控的核心所在。现在看来,在“区间论”的总体基调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复依然很难避免,中国政府可能需要主动调整调控的区间,以维持“前瞻指引”的有效性——类比于欧美央行推出的利率预期,“区间论”可以视为中国版的“前瞻指引”。
当前,有市场预期认为,中国政府可能将于明年下调GDP增长目标,由7.5%7%,以适应宏观经济下行的趋势。考虑到在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只要能够保持在7%以上,就可以完成“十二五”规划以及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而7%才是经济运行的“底线”,对GDP增长目标的调整很可能成为现实。若如此,中国政府可以为调结构、促改革创造更多的空间,而不至于被“稳增长”绑住了手脚。要指出的是,贯穿6月的“钱荒”其实已经透露出中国政府加大改革力度的决心,但终因经济增长逼近“下限”而就此作罢。我们相信,一旦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同时通胀在3%以上的“上限”附近运行,经济转型与去杠杆的力度将会更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9月份的CPI短期冲高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基数效应作用下,今年底明年初的物价水平将再度逼近“上限”,考验调控区间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