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进出口公平贸易提示信息(2023.第1期)
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23-02-01 阅读次数:127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2023年全球通胀风险和不确定性仍存

    经历2022年一整年的高通胀后,近期美欧经济体通胀压力显露放缓迹象。美国劳工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6.5%,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为自2022年年中达到峰值以来连续6个月放缓;CPI环比下降0.1%,为两年半来首次环比下降,降幅也是2020年4月以来最大值。

    与此同时,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增长9.2%,分别低于11月的10.1%和10月创纪录的10.6%,增幅创2022年8月以来新低。

    随着数据超预期放缓,市场也对美联储“放缓加息”的预期再度升温,普遍预期下次议息会议将下调加息幅度至25个基点。通胀压力缓解,加之市场对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的预期,将对全球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美欧经济体通胀放缓 但加息进程或分化

    谈及美欧经济体通胀放缓的原因,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能源等消费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是主推因素。这也是过去一年美欧经济体持续加息缩表的结果。

    2022年,美联储为抑制高企的通胀,累计加息425个基点(bp)将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0附近提升至4.25%~4.50%。去年欧洲央行共进行了四次加息,累计加息250个基点,为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最激进的一轮加息。

    通胀超预期下降,令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有望放缓加息力度,甚至停止加息。张奥平预计,2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有望下调加息幅度至25个基点。

    资产管理公司和谐汇一认为,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美国通胀下行趋势确立,美元和美债长端利率基本见顶,预计在今年2月或3月美联储将结束此轮加息,全球流动性紧张将缓解,北上资金有望重新净流入A股。

    清和泉资本则预计美联储将在2023年上半年暂停加息。“虽然美国核心通胀仍具有韧性,但已经迎来了拐点。后续随着通胀的回落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23年上半年美联储有望暂停加息,而在下半年则有望迎来重要的观察窗口——宽松预期。”

    与之相比,欧洲央行的加息进程似乎并未转向。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曾在2022年12月态度强硬地表示,“任何认为这是欧洲央行转折点的人都是错的,我们没有转向,没有动摇”。她还表示,将从2023年3月开始以平均每月150亿欧元(约合160亿美元)的速度缩减资产负债表,直至二季度末。

    紧缩政策对全球经济

    抑制效应将显现

    “尽管随着美欧经济体通胀放缓,似乎预示着40年未有的全球高通胀将迎来拐点,但并非安全无虞,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张奥平预判道。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美国通胀“逆风”主要为核心服务项,尤其是住房项、薪资增速高黏性预计将导致核心服务项较难快速回落,未来美国通胀下行速度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尤其是非房租服务通胀值得关注和警惕,这部分在CPI篮子中占比约24%,且与劳动力成本相关性较高。过去两年由于劳动力供给收缩,工资上涨较多,非房租服务通胀面临上行风险。

    欧元区方面,2022年12月核心CPI继续攀升,同比初值增长5.2%,增幅创纪录新高。其中,能源价格上涨速度较慢,但食品、酒精和烟草、非能源工业品和服务的成本继续上涨。

    值得警惕的是,2022年美欧国家紧缩货币政策对本国及全球经济的抑制效应将在2023年滞后显现。美国经济可能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出现同比负增长,同时欧洲经济也面临通胀水平连创新高、能源供应紧张和经济复苏缓慢的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可能出现主权债务危机。

    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在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速正在急剧放缓,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6个月前预测的3%降至1.7%。

    “新的一年,美联储可能面临着从对抗通胀向对抗经济衰退转变,或将把更多的目光和宏观政策放到经济增长上来。”张奥平说。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RCEP实施一周年 政策红利持续显现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生效实施一年。2022年1月1日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动协定高质量实施,全国各地和广大企业积极行动,高效利用协定市场开放承诺等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扩大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贸易,深入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1-11月,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达11.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0.7%。随着RCEP实施深入,协定对区域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将持续显现。

    一、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全面指导高质量实施RCEP

    (一)印发《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协定生效伊始,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指导意见》,在利用好协定开放承诺和规则、促进制造业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标准合作与转化、完善金融支持和配套体系、地方因地制宜用好规则、持续做好配套服务等六大方面提出30条重点任务,明确高质量实施协定的重点方向,为各地方、各行业和企业积极把握RCEP机遇、分享优惠政策红利提供了全方位指导。

    (二)开展面向企业的RCEP系列专题培训。商务部在全国分片区开展面向企业的RCEP专题培训,实现各省区市全覆盖,贯穿省、市、县三级企业,参加培训代表近40万人次。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编写专门培训教材,全面介绍RCEP主要内容,分产业解读协定为企业带来的机遇等,帮助企业提高实际利用协定的能力。同时,积极支持各地方、各部门和有关行业等,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特点和广大企业实际需要,广泛开展组织有针对性的RCEP培训。

    (三)大力加强自贸协定实施公共服务。商务部改造和完善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进一步丰富和升级平台功能,全面提供中国自贸协定关税、服务投资市场开放承诺和有关规则查询,提供协定规则和政策公众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实际利用协定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更加细致的自贸伙伴市场和国别政策环境信息。充分发挥展洽会平台服务企业作用,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支持举办RCEP主题的论坛和经贸促进活动,设立RCEP专门展区,为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对接机会,受到企业广泛欢迎。

    二、指导各地抢抓RCEP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指导和支持地方全面做好RCEP政策对接。鼓励和指导各地方积极落实《指导意见》,根据自身禀赋条件和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对接RCEP的行动计划或工作方案。很多地方将高质量实施RCEP纳入本地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指导意见》出台细化工作方案或行动计划,将落实RCEP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工作予以积极推动,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地方积极加强与RCEP成员经贸合作。引导地方立足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与RCEP成员的经贸合作,积极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很多地方积极利用本地资源与RCEP优惠政策叠加,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和优势产品出口。有的地方深入研究RCEP国别市场机遇,积极探索构建跨境特色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有的地方积极加强国际航运合作,增加面向RCEP成员的外贸班轮、空运航线,积极开拓和增加铁路货运班列、站点,全面畅通与RCEP成员的物流大通道。

    (三)助力地方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指导地方严格执行与RCEP义务对应的国内法律法规,将积极落实RCEP鼓励性义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很多地方依托本地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等与RCEP优惠政策叠加,打造高水平利用RCEP示范区或经贸合作创新试验基地,不断吸引产业、资金、人才等形成集聚效应。有的地方积极打造服务RCEP战略的国际商务区、企业服务中心等,面向企业提供利用自贸协定一站式服务,全面助力企业更好享受协定政策红利,带动提升本地整体协定实施效果。

    三、助力企业积极利用RCEP分享优惠政策红利

    (一)RCEP关税减让为中国外贸进出口企业带来真金白银实惠。协定货物关税减让将使区域内90%的货物逐步实现零关税,有关安排显著减轻出口企业税负;降低进口企业成本,从而降低商品采购成本和制造业生产成本。中国外贸企业积极利用有关优惠政策,各类产品的进出口业务量均显著增长,政策红利效应明显。

    据海关统计,2022年1-11月,中国出口企业申领RCEP项下原产地证书和开具原产地声明共60.8万份,对应出口货值2134亿元,估计可享受进口国关税减让13.7亿元。同时,中国企业享惠进口货值588亿元,享受中国税款减让14.1亿元。此外,中国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和柬埔寨等已生效的双边自贸协定,与RCEP优惠政策叠加,共同为企业更好享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RCEP贸易便利化措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RCEP简化了海关通关程序,允许经核准出口商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还规定了电子商务无纸化贸易等便利化规则,可大大缩短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显著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升了通关效率。很多企业反映,利用RCEP原产地规则享受关税优惠,单证准备过程大幅压缩,公司税负和时间成本明显下降。同时,RCEP贸易便利化和电子商务等规则促进了区域内跨境电商发展,加快了外贸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并享受RCEP政策红利。调查显示,很多跨境电商企业正依托RCEP优惠政策完善其在区域内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加快海外仓升级建设,搭建一体化海外仓服务平台,提升跨境电商服务效率及业务量。

    (三)RCEP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RCEP成员国是中国许多企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生产的中间品和制成品的主要海外市场。RCEP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有助于显著降低企业利用关税优惠的门槛,扩大区域内中间品生产和贸易,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RCEP区域外跨国公司加大对域内产业布局,为更多企业更深层次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汽车、电子、机械、纺织等领域很多企业,已着手依托产业配套齐全等优势,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多元化全球供应链网络,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公司整体竞争力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四、不断将高质量实施RCEP推向深入

    随着RCEP的深入实施,特别是货物贸易关税减让进一步到位,服务和投资市场开放持续落地,RCEP对区域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政策红利将得到持续释放。

    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进一步做好高质量实施RCEP相关工作,指导和支持各地、各行业和广大企业把握RCEP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对外对内积极推动高质量实施协定工作。对外,将与各方一道,推动协定早日对所有签署成员全面实施,持续推动有关各方高水平履约,共同监督协定实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享惠受阻等问题。对内,持续指导地方落实好《指导意见》,加强各地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协定实施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提高实施协定和服务企业水平。加强面向企业的RCEP针对性培训,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指导和支持企业进一步开拓RCEP区域市场,深化与RCEP成员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充分挖掘协定带来的贸易投资机遇。

    (二)继续推动企业认真练好内功、积极把握机遇。企业是高质量实施RCEP的受益者,更是重要参与者,要将利用RCEP全面纳入国际化经营策略,以期充分享受协定政策红利。建议企业:一要积极掌握RCEP成员国关税优惠承诺和贸易便利化规则,深入挖掘区域内不同国别市场机遇,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优质商品进口。二要充分认识RCEP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的商业价值,积极参与本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吸引更多投资者开展合作,将企业生产和服务推向价值链的中高端。三要努力挖掘服务业和投资扩大开放带来的商机,发展贸易新业态,推动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四要提高竞争意识,妥善应对挑战。要注重科学论证和风险防控,制定更合理的国际化经营策略,加快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如遇到不公平竞争,企业也要善于依法利用贸易救济等协定允许的措施,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日媒:日美欲在多领域加强安全合作,以加大对中国抗衡

    2023-01-10 09:55:16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岳林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方晴】 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美之前,日本媒体频频放出消息称,日美将加强经济、能源、网络等领域的安全合作,以加大对中国的抗衡。

    据日本共同社7日报道,正在美国访问的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6日先后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戴琪、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卡斯举行了会谈,双方确认将在日本担任轮值主席国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峰会)以及美国主导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内加强合作。

    共同社称,在与戴琪的会谈中,日美双方就在G7框架下探讨如何遏制中国并对中国经济施压达成了一致。另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西村康稔6日在华盛顿与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卡斯举行会谈,就加强网络安全签署并交换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为了降低对政府系统网络攻击的风险,日美两国将对政府采购的软件设定相同水平的安全标准。该措施被认为是基于日美两国修订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后的第一波具体措施。当前,美国正在推进要求供应商提供安全性相关信息的机制,日本未来也将据此设立相关制度。

    此前,西村康稔还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双方就扩大在经济安保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共同社称,为抗衡中国和俄罗斯,双方将在芯片以及生物科技、人工智能(AI)、量子计算等重要新兴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会谈时,日本为力争实现下一代芯片国产化设立的新公司“Rapidus”和美国IBM两家公司的高管也在场。会谈提出为实现下一代半导体的日美两国国产化而加强合作。

    9日,西村康稔还将与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会面,就能源安全问题加强合作进行磋商。

    此外,《读卖新闻》等日媒8日援引多名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日美两国政府计划在13日首脑会谈后,发表以安保领域为中心的联合声明。鉴于日本政府去年12月修改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3份安保政策文件,所以在联合声明中预计写入日美将进一步深化同盟关系和推进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构想等内容。另据共同社8日报道,日美两国政府11日将举行外交和防务阁僚参加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2+2)会议,预计将以对朝鲜和中国军事动向的新联合遏制措施为主要议题。日本拥有反击能力(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后的发动方式有可能也是磋商事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安保”是今年日美一系列会谈的主要议题,从过去传统的强调军事安全等方面,又增加了现在所谓的经济安全保障问题,这意味着日美可能更多要在高科技、特定重要战略物资供应链等方面对中国采取一些所谓经济安全保障的相关措施。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继续增强

    2023-01-06 09:36:50 经济日报

    作者:东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2023年全球经济将延续2022年的放缓趋势,呈现温和衰退;全球通货膨胀率有望下降,但仍将高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受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世界贸易前景也难言乐观。总体来看,今年全球经济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但调整过程同时孕育着复苏动力,各国需通过多边合作来加强经济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在经历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的显著下滑后,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较大压力。地缘政治冲突、疫情的不确定性、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政策激进退出的溢出效应等一系列外部冲击因素依旧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全球经济继续处于不稳定和波动时期。

    与此同时,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促进增长的宏观政策、全球产业链的恢复、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的发展、全球国际合作的推进等,为世界经济逐步回归低速增长的轨道酝酿动力。

    全球经济将呈现温和衰退

    2023年全球经济将延续2022年的放缓趋势,呈现温和衰退,其中上半年依旧呈现波动态势,预计下半年将有所好转。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测算,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左右。2024年后,全球经济有望回到低速增长的轨道。

    具体到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美国经济出现实质性衰退的风险增强。美联储激进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延迟效应,而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下行压力增大,消费后劲不足,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难度较大,在2023年上半年有可能出现衰退。

    欧洲将出现经济衰退,能源危机的持续影响、外部需求的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等使欧洲经济在2023年将大概率陷入增长停滞。

    亚洲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中国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防疫政策调整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增强,但是房地产业下行、人口老龄化、外部需求不足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日本经济缓慢复苏,但人口老龄化等内在因素使日本经济增长速度难以大幅提升,而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全球经济下行等外部因素使日本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印度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能源转型、离岸外包、制造业投资扩张等使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较高水平,预计2023年增长6.3%。

    亚洲经济的复苏对于稳定全球供应链,为其他经济体提升外部需求,降低全球通货膨胀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支撑。

    通胀率下降但仍处高位

    未来,全球通货膨胀率有望下降,但是仍将高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低通货膨胀率水平。

    2022年,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采取激进加息政策,欧洲央行以及加拿大、瑞士、英国等国中央银行也同步采取了加息政策。与此同时,随着供应链紧张局势缓解、需求放缓、库存增加导致的价格折扣和住房价格下降需求减少等,预计全球通胀率将在2023年下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全球通胀率将在2022年底达到峰值,为8.8%;2023年降至6.5%;到2024年降至4.1%。总体来看,全球通胀水平仍然超过2%的中央银行目标水平。

    全球货币和金融条件的收紧导致需求下降,并有助于逐步控制通货膨胀。美国在2023年着力于实现“软着陆”,在降低通胀率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就业率。2022年美国在通胀率下降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失业率的大幅下降。一些公司已经意识到,解雇员工可能在短期内减少成本,但以后会产生问题,由此他们可能会转向更“欧洲”的模式,即在经济衰退期间将员工留在工资单上,以便以后能更快、更平稳地复苏。

    虽然美联储2022年的加息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效果,各种通胀指标有所缓和,但对比历史上几次相对成功的“软着陆”,可以看到,本次通胀水平较高,劳动力市场较为紧张,这些因素显示出实现“软着陆”的难度较大。

    欧洲在能源危机冲击下面临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供给和需求对通胀产生双向促进作用。不过很多学者认为,欧洲通货膨胀压力在2023年也将逐步缓解。

    国际贸易和金融风险增加

    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地缘政治冲突等将给世界贸易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世界贸易前景仍不乐观。特别是全球价值链紧张程度加深,美国安全供应链和制造业战略新布局调整,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采用了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近岸外包”和“友岸制造”。这一切体现了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心态,破坏了多边贸易体制,趋向于将现有价值链格局塑造为以美国供应体系安全为中心的新格局,阻碍了全球供应链区域内和区域间的融合。

    202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央行同步加息以及收紧财政的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这对全球经济恢复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加。美欧的加息政策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成本增加,资本外流趋势增强。而外部需求的下降使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收入降低,引发流动性不足和融资受限,使发展中国家债务风险转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加。2023年,由于对经济衰退的担心,部分国家可能会停止紧缩性货币政策。在2022年,面对美国通货膨胀的高企和通胀预期的增强,加息发挥了作用。随着通货膨胀的回落,利率上升周期或将结束。

    大宗商品价格仍然存在波动风险,2023年,预计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不会大幅下降,但将呈现波动下行的态势。能源市场供求重塑地缘政治经济格局,能源短缺问题依旧是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挑战,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产生影响。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短缺对欧洲经济的不利影响依旧存在,欧洲经济可能处于衰退状态,高能源价格对实际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天然气价格的变化是影响欧洲发展的重要风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使世界经济的稳定性下降,同时低收入国家粮食危机常态化风险加剧。

    总体来看,虽然通货膨胀高于历史水平、多数地区仍处于货币紧缩状态,叠加乌克兰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球经济仍然面临挑战。与此同时,调整过程也孕育着复苏动力。一方面,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引领全球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进而提升全球增长动能;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国际政策协调和国际发展合作为全球企业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经营环境,并提升了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期。2022年底,世贸组织成员实质性结束《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67个成员共同发表了《关于完成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的宣言》,宣布达成《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这展示了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的当下,各国仍努力通过多边合作来加强经济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