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进出口公平贸易提示信息(2022.第23期)
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22-12-12 阅读次数:18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1.携手努力,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和音)

    2022-11-17 10:51:22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主张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为推动国际社会共同解决全球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指明方向

    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强调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中国主张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为推动国际社会共同解决全球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指明方向。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要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体现的是中方致力于推动各方聚焦发展议题、共促发展合作的一贯立场。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倡导团结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我完全赞同。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称赞,中国是一个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全面愿景和规划的大国,习近平主席关于普惠发展的理念“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至关重要”。

    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必须以团结合作、同舟共济为基础。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以邻为壑、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只会损人害己,破坏全球发展。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都应为全球发展事业尽心出力。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必须以各国共同发展为前提。中方提出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强调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体现出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避免世界经济分化和不平衡复苏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需要。全球发展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充分说明这一倡议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从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到举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从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到制定务实合作清单,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走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契合。

    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全球经济重回增长轨道并实现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中方第一个公开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倡议,正是为了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中方就深化抗疫国际合作、遏制全球通胀、缓解发展中国家债务压力等提出具体主张,强调要坚决反对将粮食、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撤销单边制裁措施,取消对相关科技合作限制,呼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中方强调要继续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是支持世界经济开放发展的坚定力量。

    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中国也将继续与各方携手合作,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境界。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相关方同意将协议延长120天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11-18 10:12:13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17日,乌克兰、俄罗斯、联合国等方面确认,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相关方均已同意将协议延长120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各方同意延长协议,以便保障黑海港口粮食出口顺畅。

    联合国秘书长 古特雷斯:我非常感动,土耳其、乌克兰、俄罗斯以及联合国均同意延长黑海港口农产品协议,允许乌克兰粮食免费出口。我承诺联合国将充分支持联合协调中心保障协议的顺利执行,并排除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面临的剩余障碍,以避免明年出现粮食危机。

    乌克兰基础设施部17日也通报称,延长协议的决定在联合协调中心所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达成,“联合国和土耳其依然是协议担保方”。

    同一天,俄罗斯方面也确认同意延长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并肯定了联合国对排除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障碍作出的承诺,表示联合国的工作已经有了进展。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 佩斯科夫:联合国承诺要确保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现在联合国的努力有了结果,我们已经与美国、英国和欧洲达成了免除对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商制裁的联合声明。这是一项重要且积极的进展,这项工作可以扫除所有农产品出口直接和间接面临的困难。

    据统计,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签署以来,已有1110万吨农产品运出黑海港口,包括450万吨玉米、320万吨小麦。

    但此前俄罗斯表示,出口的乌克兰粮食大多运往欧盟等发达国家,只有极少部分运往索马里等最有需要的贫困国家。且受美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影响,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面临一系列问题,俄方曾表示,考虑到涉及俄罗斯的部分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未得到有效落实,俄方不排除拒绝协议延期。

    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

    今年7月,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与联合国和土耳其签署协议,同意设立联合协调中心,对乌克兰谷物等农产品经黑海出口运输提供安全保障,也保障俄罗斯粮食与化肥进入国际市场。俄乌双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攻击运送农产品的船只,协议有效期为120天,应于11月19日到期,如无任何一方反对将自动延期。

    不过,俄罗斯10月底指责乌克兰袭击参与保障海上粮食走廊安全的俄方船只,一度宣布暂停参与执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后经协商,俄方本月初同意恢复执行协议。俄方近期还多次就协议涉俄部分内容落实状况表达不满,指出俄方谷物和化肥出口仍因西方制裁遭遇阻滞。

    信息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3.农业贸易百问 | 前三季度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有何表现?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11-18 09:22:29 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实施,标志着当前世界上经贸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前三季度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表现如何呢?

    一、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总体农产品贸易高速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总体农产品贸易额达792.8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5.6%,高于同期我国与全球农产品贸易额增速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314.2亿美元,增长1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进口额478.6亿美元,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9.4个百分点;贸易逆差164.4亿美元,扩大18.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63.7个百分点。虽然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但增速大幅放缓,贸易平衡状况趋势向好。

    二、RCEP其他成员国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提高

    前三季度,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占我国与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31.9%(图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扭转了自2019年以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我国前十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中,RCEP成员国由上年6个增至7个,分别是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其中马来西亚时隔7年后再次跻身我国前十大农产品贸易伙伴行列。

    三、我国与RCEP其他各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均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与RCEP其他所有成员国农产品贸易额均增长,增幅较大的有缅甸、老挝、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澳大利亚,分别为93.4%、67.2%、29%、27.6%、27.4%和27.1%(表1)。其中对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51.7%、41.5%、32.9%和31.8%;自缅甸、老挝、越南、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1.8倍、93.2%、54.1%和25.4%。 

    四、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主要品类农产品贸易增长

    前三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主要农产品出口品类是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和饮品,出口额分别为87.6亿美元、66亿美元、27.4亿美元、17.3亿美元和10.7亿美元。除水果出口额下降19.3%以外,水产品、蔬菜、畜产品和饮品出口额分别增长18.1%、15.4%、18.9%和7.1%。我国自RCEP其他成员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品类是畜产品、水果、植物油、水产品和谷物,进口额分别为132.1亿美元、85.3亿美元、46.2亿美元、45.8亿美元和30.7亿美元。除植物油进口额下降7.4%以外,畜产品、水果、水产品和谷物进口额分别增长6.8%、0.3%、38.1%和68%(表2)。

    信息来源: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4.“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11-18 10:13: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关于深化亚太合作、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主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出席此次会议,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亚太经济合作的高度重视,相信中国将为推动亚太区域一体化、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提振亚太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今年APEC会议主题是“开放、联通、平衡”,聚焦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国际人士期待中国与地区国家一道,为促进亚太经济合作贡献力量。

    “在平等相待基础上开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化解分歧,有助于亚太经济的发展繁荣。”智利太平洋基金会执行主任洛雷托·莱顿表示,中国反对单边主义、反对恃强凌弱,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的行动有目共睹,各方期待更多深化区域合作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泰国前总理阿披实·维乍集瓦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中国的参与使APEC这一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更有活力,提振亚太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期待中国为亚太地区维护粮食安全、应对供应链脆弱等挑战提供新思路,“相信各经济体将团结一致,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引领全球新一轮发展繁荣。”

    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表示,作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受益者,亚太各经济体应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定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丽贝卡·玛利亚表示,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中国主张将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普遍期待深化与中国的合作”

    中国加入APEC 31年来,始终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始终致力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亚太各经济体期待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创亚太地区美好明天。

    APEC工商咨询委员会前执行董事、新西兰国际贸易论坛执行董事斯蒂芬·雅各比认为,即将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面对共同挑战、需要加强团结合作的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举世关注。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随着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亚太地区带来新的合作机遇。”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利斯夏巴纳表示,中国积极促进亚太地区互联互通,为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国东亚研究所所长禹守根表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世界亟须以合作引领发展。中国在全球投资和贸易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期待中国在APEC平台上进一步与其他经济体加强合作。

    澳大利亚时政评论人士戴若·顾比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推动各方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亚太经济体普遍期待深化与中国的合作。”

    泰国国会主席兼下议院议长川·立派认为,中国在APEC等多边合作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亚太乃至世界各国而言,中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表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体,也是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经贸往来密切,APEC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扎实行动”

    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重大意义,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墨西哥国际政治专家赫拉尔多·托雷斯·巴尔德斯表示:“习近平主席出席此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扎实行动。期待中国智慧为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指引。”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驻泰国记者邱慧莉表示,亚太是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中国积极推动亚太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内多边合作,为亚太经济体树立了榜样。马来西亚期待同中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携手为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亚太经济体正处于经济复苏阶段,需要合作共赢,创造并分享机遇,有效协调共同应对挑战。”国际女工程师协会前主席莫·杰琳说,亚太经济体利益深度融合,期待中国方案在此次会议上为地区发展与合作注入新动能。

    菲律宾通讯社编辑颉利·穆思科说,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我们期待中国推动各方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携手开创亚太经济合作新篇章。”

    《澳大利亚人报》驻印度尼西亚记者黛安表示,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重启线下会议,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社会对此次会议寄予厚望,期待与会各方达成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方案。中国是团结APEC各经济体、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相信中国将继续展现大国担当,同其他成员寻求更大的互利合作,造福亚太人民。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11-24 10:40: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展问题。”

    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为推动全球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描绘前景、指明方向,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担当。

    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各种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通货膨胀、粮食、能源安全等问题复杂严峻。

    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展问题,要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认为,全人类命运与共,各国应展现智慧与担当,共同构建一个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世界。“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供应链的调整、深刻的能源转型、增强经济韧性的相关举措……如果每个国家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去全球化风险,最终我们的境况只会变得更差。”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中国既面向世界真诚分享经验技术,也积极倡议与各方深化合作。

    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是助力各国经济复苏、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增进人类社会福祉的重要保障。今年,中方同印度尼西亚、塞尔维亚等6个伙伴国一道发起“构建稳定和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倡议”;截至10月底,中欧班列今年累计开行突破1.4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2万列;截至11月7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突破1000万吨;海南自贸港开通首条非洲远洋集装箱航线……中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及时运往各国,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创造条件。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表示,中国为帮助其他国家克服疫情影响、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

    全球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本次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目的是同大家一道,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本着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通过谈判消弭冲突,通过协商化解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

    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院长黄载皓认为,唯有团结合作、携手发展才是克服危机的正确方向。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致力于增进全人类福祉,推动各国共同发展进步,创造安全稳定的地区和国际环境,将为处于变局中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加快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致力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全球贸易、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反腐败是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次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为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指明方向。

    中国主办G20杭州峰会期间,首次把数字经济纳入G20议程,提出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在G20巴厘岛峰会上,中方提出《二十国集团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创新成果普惠共享。印尼经济统筹部部长艾尔朗加·哈尔塔托说,习近平主席希望各方激发数字合作活力,让数字经济发展成果造福各国人民,印尼对此十分认同。印尼是东南亚领先的数字经济市场,印尼和中国在数字经济方面具有合作潜力。

    从2016年首次将绿色金融引入G20议程,到2021年与各国共同制定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路线图,中国为引导国际市场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指引。在G20巴厘岛峰会上,中方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必须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合作。”

    阿根廷阿中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西奥·朱斯托表示,近年来,中国帮助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建设了一系列风电、水电、光伏电站项目,利用技术、资金、人员等优势助力拉美地区向更加清洁、更加绿色的能源过渡,加快社会和经济的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评价,中国在G20巴厘岛峰会上再次向世界传递信息,即我们需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为面临严峻挑战的世界提供了出色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在全球发展遭遇突出困难的当下,推动国际社会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

    “我们要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合作愿景,传递了G20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避免世界经济分化和不平衡复苏的重要信号。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习近平主席强调,在这方面,各国应该说到做到,多晒成绩单,而不是喊口号。

    从推动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到提升疫苗、药物、诊疗手段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从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到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认为,无论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还是在国际多边舞台上,中国始终强调将广大发展中国家嵌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时,中国持续关注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发展权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

    G20巴厘岛峰会上,中国表示支持非洲联盟加入G20。对此,非盟驻华代表拉赫曼塔拉·奥斯曼感慨,在具有关键决策作用的国际场合,非洲国家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支持非盟加入G20的立场彰显了非中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中国对非洲国家的一贯支持。印尼国会前议长马祖基认为,中国是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加强有力的声音。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整体进步,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土耳其爱国党主席佩林切克说,中国为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作出重大贡献,有效地维护了多边主义,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信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6.共促农业贸易稳定 共筑全球粮食安全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11-23 10:06:16 农民日报国际

    初冬时节,秋粮已经归仓,冬种井然有序,广袤的田野上萦绕着收获和期望的喜悦。

    粮食安全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巨大冲击,全球陷入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群不减反增,粮食可及性下降,粮食价格飞涨,很多发展中粮食净进口国无法从国际市场上获得足够的粮食。今年以来,干旱、洪涝、地区冲突以及一些非传统因素推动粮价高企,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为实现 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巨大挑战。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办的中国国际食品配料及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博览会同期论坛——第十三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举行。会议以“后疫情时代粮食安全与全球农业治理”为主题,来自农业农村部门、科研院所、国际组织等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农业贸易对全球粮食安全和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提升全球农业治理能力,促进更公平更稳定的农业国际贸易,从而实现全球粮食安全。

    全球粮食安全

    需要稳定韧性的农业贸易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粮食安全受到的第一个冲击来自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全球供应链。为保障本国食物供给,众多国家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出口限制措施,一些国家的粮食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据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朱晶观察,2020年,有40多个国家实施了500多项农产品出口限制措施。俄乌冲突爆发后,仅2022年3月新增的农产品出口限制措施就高达630项。世界10.2%的农产品贸易受阻,并推动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

    “粮食贸易大国限制粮食出口,容易导致粮食供应链断裂,造成世界粮食供给短缺的恐慌,推高粮食和食品价格,产生‘乘数效应’。”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谭砚文表示。

    事实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认可“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营养和可持续农业方面的关键作用”,“国际贸易可以平衡各国的粮食赤字和盈余,改善多样化食品供应,有助于价格稳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主任多米尼克·伯金介绍说。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使其为实现更高效、更包容、更具适应性和更可持续的农业食品系统作出贡献?多米尼克·伯金认为,首先,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政策对话,这对减少全球农产品贸易受到的干扰至关重要。其次,各国应仔细考虑贸易限制措施对国际市场的潜在破坏,尤其要始终避免出口限制。第三,贸易和国内政策需要重新定位,适应诸如促进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的目标。最后,贸易便利化措施和国际合作也非常重要。

    “国际大粮商在后疫情时代的农业贸易中应该承担更多的、多维的社会责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粮商们要成为冲突的‘熄火者’,不能成为‘拱火者’,更不能成为粮食贸易武器的工具。”

    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

    根基离不开农业贸易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 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尽管口粮自给率很高,但我国仍需通过进口谷物等满足国内生产需求。随着中国与国际市场关联度的持续提高,外部贸易环境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对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同样也会形成一定的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朱晶认为,“全方位”要求,是要将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粮食国际贸易调节能力、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保障粮食安全的合力。

    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应恒表示,首先,要继续保障国内的生产条件和能力。比如说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品质和供应价格,以及提供社会化服务等。其次,在掌握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话语权和调控能力方面,中国不但要注重市场的多元化,也要注重品种多元化。随着大食物观的普及及人均国民收入的提升,我们还应对进出口产品的品类进行调整。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杜志雄提出,从国际角度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还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走出去。“中国农业的技术包括中国品种要走出去,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了新品种新技术,能够生产更多农产品,特别是生产粮食这样一些后备资源,从而扩大世界粮食的总供给。”

    杜志雄认为,总供给增加是可以增加总贸易量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要从国际市场上适当进口满足自己粮食安全的农产品是必然的,而中国又是一个生产和贸易大国,我们要通过一切方式帮助世界扩大粮食的产出量和可贸易量。”

    农业贸易环境优化

    呼唤提升全球农业治理

    农业贸易有利于促进全球、全人类粮食保障水平的提高,但问题是贸易必须安全可靠。贸易要安全可靠,就需要各参与方不断完善规则,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叶兴庆认为,在后疫情时代,要提高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改革。“疫情期间,一些国家对粮食出口采取了禁止或限制措施。能这么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协定》对粮食出口禁止和限制的相关规定非常含糊,没有什么约束力。”

    作为全球贸易治理的首要平台,WTO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田志宏认为,虽然WTO农业规则能够限制来自出口国和进口国存在的市场扭曲措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交易秩序,并且包含了对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给予发展中国家以特殊与差别待遇等非贸易关注,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对于疫病、地区争端等冲击性因素带来的市场低效甚至失效,以及由此产生的粮食短缺、饥饿等问题不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当前各成员要求WTO改革的呼声很高。

    今年6月,WTO第12届部长会形成了诸多成果,特别是就粮食安全、国际组织采购人道主义食品豁免出口限制等达成积极宣言,有效提振了全球借助多边规则应对粮食危机的信心。但WTO农业规则存在不平衡不公平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少数发达成员拥有扭曲性支持的政策空间特权,而大部分发展中成员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的政策空间则受到规则限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的粮食安全公共储备(PSH)和特殊保障机制(SSM)这几个议题也迟迟没有进展。

    田志宏认为,WTO的改革方向,一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目标,把握改革大方向;二是要坚持GATT、WTO的宗旨,建立公平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贸易体制;三是要维护规则的平衡,保护各个成员方的利益;四是要赋予WTO必要的权力和能力,强化对成员政策透明度和规则执行的监督。

    “WTO农业规则改革,也应当客观看待乌拉圭回合为了达成农业协议所做的一些折衷和过渡措施,客观评估由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冲突。”田志宏说,此外,农业规则纳入多边框架下的时间很短,更重要的是WTO农业贸易规则不仅仅是在贸易层面上的规则,还延伸到了农业投入、农业生产方面,远比其他产业来的复杂。这是农业产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忽视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则会回到农业游离于多边规则之外的老路上去。”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国际

    7.世贸总干事:贸易分裂将导致全球经济巨大损失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10-24 15:09:21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0月23日报道日本《日经亚洲》杂志网站10月19日发表题为《世贸组织总干事:相互对立的贸易集团将导致全球经济总量的“巨大”损失》的文章,作者是岩本健太郎。全文摘编如下: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一些国家转向保护主义,但建立更多样化的供应链将更有利于增强全球经济的韧性。与此同时,她对全球贸易正分裂成相互对立的集团发出警告,并强调每个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奥孔乔-伊维拉19日在东京接受《日经亚洲》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聚焦半导体和谷物的背景下,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冲突“向我们表明了某些供应链非常集中”。

    “如果世界希望管控风险以保持韧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供应链多样化……不是仅仅回流到个别国家甚至是友好国家,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多样化。”

    她认为,这种多样化不仅有助于抑制风险,还能将新产业引入贫穷国家,加快这些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将容纳那些在全球供应链之外的国家”,创造急需的就业岗位。她说:“这将有助于提高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奥孔乔-伊维拉援引WTO经济学家的模拟分析警告,如果世界分裂成两个贸易集团,从长远来看将导致全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5%。她说:“要记住,一个分裂的世界会是一个代价高昂的世界。”

    她还说:“因此,我们应该谨防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把世界分裂成不同的贸易集团,因为那将导致全球经济的巨大损失。”

    她认为贫穷国家会首当其冲,并强调如果失去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效应”,规模经济在世界分裂的情况下崩溃,将带来负面影响。

    这种风险的典型表现就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其供应链之外,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供应链是“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关键优先事项之一。

    WTO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粮食安全。6月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项声明,重申“不实施与WTO规则不符的出口禁令或限制措施”。

    奥孔乔-伊维拉说,WTO发现全球仍有53项针对粮食和化肥出口的此类限制。她说:“我认为情况没有那么糟糕。不过,我们当然希望这个数字尽可能接近零。”她还说:“我希望WTO成员信守(粮食安全的)承诺。”

    奥孔乔-伊维拉自去年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WTO的改革。关键议程之一是改善争端解决机制。由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他声称WTO对美国不公平)阻挠WTO上诉机构任命新成员,争端解决机制已部分瘫痪。

    在今年6月的部长级会议上,WTO各方承诺将在2024年前拥有一个全体成员均可使用的、充分的和运转良好的争端解决机制。

    奥孔乔-伊维拉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设定最后期限是“一项重大成就”,讨论逐步取得进展,目前美国主导了WTO成员之间的专业性磋商。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网

    8.从乐百纳案看“337调查”应对

    2022.11.25.《国际商报》贸易投资版 记者 刘叶琳

    要在美国的“337调查”中获得胜诉并不容易,为争取最好的应诉结果,广州市乐百纳餐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成功应诉经验或可作为借鉴。

    28个月的应诉路

    2019年5月30日,世界500强企业美国ITW集团联合两家美国餐饮设备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请对广州市乐百纳餐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提起337立案调查,指控其侵犯知识产权(商业秘密),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签发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涉案产品几乎涵盖乐百纳公司全部产品。2019年6月2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立案调查。

    广州市乐百纳餐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其作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制造生产和营销策划能力,生产的产品类别包括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和商用燃气灶具,产品共计600余种,累计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中80%销往欧美市场。

    遭遇“337调查”后,乐百纳立即联系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寻求支持,并得到机电商会的积极回应。2020年7月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原告指控侵犯其商业秘密的证据不实,乐百纳没有侵权,从而终止调查。但应原告请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重新进行了调查。2021年6月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乐百纳没有违反337条款。经再次复审,2021年10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终裁:确认乐百纳不存在侵权,终止调查。历时28个月,在企业与机电商会的共同努力下,乐百纳最终胜诉。

    四体联动积极抗辩

    “337调查”的应对要求专业性极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胜诉来之不易,乐百纳的应诉做法值得借鉴。

    遭遇“337调查”后,乐百纳在“四体联动”机制(即中国商务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商协会及企业)下,与各方密切配合,并在机电商会带领下,积极参与案件应对。

    “首先,乐百纳迅速组建由总经理级别管理人员牵头,联合法律部、销售部、采购部、财务部和技术部相关人员构成的应诉团队,并聘请专业律师团队,进行应对。其次,在选择代理律所时,乐百纳和多家律所商谈应诉策略和费用,明确律所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及主办律师,选择最优律所及律师团队。最后,积极配合律师工作,开展了攻防兼备的有效抗辩工作。一方面,在证据开示阶段从专利申请、自主研发等角度充分举证,证明指控不实,证据纯属臆测;另一方面,证明原告方涉案产品在美国并不具备相关产业这一条件。在应诉过程中,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积极认真地提交各阶段应诉材料,并与机电商会保持联系,沟通案件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信息。”机电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能够取得胜诉,与行业商协会为企业应诉提供的大力支持也分不开。机电商会在得知此案件预警信息后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联系涉案企业,向其发布案件预警通知,并在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局的指导、广东省商务厅和广州市商务局的支持下,组织涉案企业于2019年6月6日召开案件应诉协调会,并邀请3家律师事务所律师分析案件应对策略。会后,机电商会组织“四体联动”各方建立案件应对指导微信群,全程及时跟进案件进展,在律师选聘、应诉策略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多年来,机电商会积极组织涉案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案件,并在“两反一保”、美国“337调查”等案件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机电商会认为,遭遇美国“337调查”,中国外贸企业不仅要高度重视、积极应诉,还应联合行业商协会,多方合力争取有利结果。同时,企业在开展国际业务时,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做到合法合规。要注意培育多元化市场,避免过度集中在同一市场销售产品,还要不断加强自主研发的投入和能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8.汽车行业可持续目标如何实现?

    2022.11.24.《国际商报》贸易投资版  记者 孟 妮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对于很多行业、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调查数据显示,62%的受访企业认为,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相比经济回报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很多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

    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汽车行业的减碳至关重要。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汽车碳排放在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中的占比达80%以上,在全社会碳排放量的占比达7.5%。

    中汽数据预测,通过车辆电动化转型以及相关减排措施,2030年,中国汽车生命周期碳排放能够缩减至10.3亿吨,到2060年能够缩减至1.6亿吨。

    当下,减少碳排放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更是如此。

    11月16日,比亚迪迎来了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2008年,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插混汽车F3DM。今年3月份,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正式停产燃油车的汽车品牌,DM混动与EV纯电产品月销突破20万辆,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仅如此,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热潮中,比亚迪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为全球减碳贡献力量。目前,比亚迪纯电动大巴热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

    实际上,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做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只是减少碳排放的一个方面。“减碳”还需要全产业链的参与,从研发、生产、消费者使用环节全链路实施,做好碳足迹的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尽可能实现节能减排。

    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企业90%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供应链,控制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碳排放是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减少碳排放对汽车企业而言并非易事。

    谈及此,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表示,以某汽车厂商构建碳排放计算平台为例,在汽车生产过程中,90%的碳排放来源于零部件供应商和物流供应商。企业减少碳排放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很难收集供应商的碳排放数据,且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二是供应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行业,涉及多个碳排放的计算标准,碳排放计算异常复杂。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方案:在“云生、云治、云创”三方面赋能客户,利用数字化创新助力客户可持续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其中,“云生”是指通过构建可持续的云基础设施,帮助客户实现通过云原生或迁移上云减少碳排放。“云治”是指提升其云服务的硬件和软件效率,并帮助客户优化云上工作负载,提升云上应用的可持续性。“云创”是指围绕重点行业和场景开发专属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赋能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方案不仅面向汽车行业,还可为制造、零售、能源等行业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让零碳更经济。

    9.韩国发布鱼类进口检查指示

    转载自中国食土进出口商会网---来源:技术性贸易措施资讯网   |   时间:2022-11-22

    2022年11月14日,韩国食药部(MFDS)发布了鱼类进口检查指示,主要内容如下:(1)检查对象:鱼类;(2)检查项目:乙氧喹啉;(3)检查频率:国外生产企业每个品种1次;(4)检查时间:2022年11月10日 至12月31日(以装船日为准)。

    10.尼日利亚活跃移动用户达2.1亿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来源: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2022.11.9.

    据《抨击报》10月5日报道,2022年8月,尼日利亚活跃移动用户总数从7月的2.086亿增加到2.1亿,电话密度为109.99%,互联网用户超过1.522亿,宽带普及率为44.65%。

    尼日利亚通信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表示,尼日利亚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通过必要的数字技能在国际范围内开展业务的能力。尼日利亚通信委员会将继续创造有利的环境,刺激部署强大的电信、宽带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电信消费者的体验质量。(董慧超)

    11.瑞士SGS集团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来源:驻瑞士联邦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瑞士《一瞥报》11月16日报道,瑞士SGS集团计划实施节约成本计划,并通过该计划从2023年起节约超过5000万瑞郎的成本,以此来对冲短期内可能面临的市场动荡。

    报道称,尽管SGS集团目前销售额的有机增长率仍比较高,但受到高通胀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该集团以无法保持其原有的利润率水平。因此,SGS集团选择了实施节约成本计划。而该计划涵盖的措施就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

    12.塞尔维亚2022年前三季度出口15强企业前三甲均为中资企业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来源:驻塞尔维亚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2.11.17.

    塞尔维亚2022年前三季度出口15强企业前三甲均为中资企业

    根据塞财政部数据,2022年1-9月,塞出口15强企业前三位均为中资企业,分别是塞尔维亚紫金矿业公司、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和塞尔维亚紫金铜业公司。出口额分别为7.695亿欧元、6.795亿欧元和6.764亿欧元。3家中资企业出口额占15家企业出口总额的39.3%,较2021年底的34.7%进一步提高。

    15家企业中,塞尔维亚资金背景的企业2家,分别位列第4和10位。其余13家均为外资背景,包括德国5家,中国4家,法国、韩国、丹麦、美国各1家。

    2022年1-9月塞尔维亚出口15强企业排名表

    单位:亿欧元

    排名

    名称

    所在地

    出口额

    1.

    塞尔维亚紫金矿业公司(Zijin Mining)

    博尔(中国)

    7.695

    2.

    河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HBIS)

    斯梅代雷沃(中国)

    6.795

    3.

    塞尔维亚紫金铜业公司(Zijin Copper)

    博尔(中国)

    6.764

    4.

    塞尔维亚石油工业公司(NIS)

    诺维萨德(塞尔维亚)

    4.842

    5.

    蒂加尔轮胎公司(Tigar Tyres)

    皮罗特(法国米其林全资)

    3.708

    6.

    汉高塞尔维亚公司(Henkel Srbija)

    贝尔格莱德(德国)

    3.689

    7.

    莱尼线缆系统公司(Leoni Wiring Systems Southeast)

    普罗库普列(德国)

    3.091

    8.

    采埃孚塞尔维亚公司 (ZF Serbia d.o.o)

    潘切沃(德国)

    2.732

    9.

    博世有限公司(Robert Bosch)

    贝尔格莱德(德国)

    2.418

    10.

    塞尔维亚石化公司 (HIP – Petrohemija)

    潘切沃(塞尔维亚)

    2.415

    11.

    裕罗集团(YURA Corporation)

    拉查(韩国)

    2.333

    12.

    海莫法尔姆公司(Hemofarm)

    弗尔沙茨(德国史达德药业控股)

    2.131

    13.

    格兰富塞尔维亚公司(Grundfos Srbija)

    因吉亚(丹麦)

    1.957

    14.

    菲利普莫里斯运营公司(Philip Morris Operations)

    尼什(美国)

    1.754

    15.

    歌兰尼电器公司(Gorenje)

    瓦列沃(中国海信控股)

    1.727

    13.上海直飞布达佩斯客运航线复航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来源:驻匈牙利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2022.11.12.

    新华财经布达佩斯11月11日电(记者 陈浩)一架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的客机11日晨降落在布达佩斯李斯特国际机场,标志着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直飞布达佩斯客运航线正式复航。

    据东航欧洲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兼布达佩斯营业部总经理邱捷介绍,该直飞航线采用波音787型客机执飞,自11日起每周一班(周五),12月21日起每周两班(周三、五),2023年1月15日起每周三班(周三、五、日)。

    上海至布达佩斯直飞航线于2019年6月开通,后因新冠疫情于2020年2月暂停。此次复航的航线是继今年7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恢复北京至布达佩斯航线以来,中匈之间第二条复航的直飞客运航线。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近日在社交媒体上确认,除东航恢复上海至布达佩斯直飞航线外,重庆和布达佩斯之间将于18日开通一条新的直飞航线。据悉,该航线将由国航运营,每周一班。

    14.统一专利制度:欧洲创新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日期:2022-11-17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由比利时政府、欧洲专利局(EPO)和欧盟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统一专利制度高级别会议将于2022年11月17日召开。该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来自所有3个机构以及商界、法律界、学术界和司法机构的高级别发言人。

    对于任何对创新和知识产权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独特的机会,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个被期待已久的系统投入运行(预计将于2023年4月投入运行)之前获得关于该系统的战略性见解。为了回顾欧洲知识产权这一新时代及其对整个欧洲大陆创新作出的贡献,EPO局长安东尼奥.坎普诺斯(António Campinos)、欧盟委员会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比利时经济部长皮埃尔.伊夫.德马格(Pierre-Yves Dermagne)和瑞典司法部国际事务总干事安娜.卡林.斯文森(Anna-Carin Svensson)在活动开始时发表了主题演讲。

    企业家、创新者和欧洲技术市场的新选择

    欧洲发明人奖的前入围选手和获奖者的代表也将出席会议,讨论统一专利制度为企业家和创新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提供的选择。演讲者包括2022年获奖者Solaris Float公司的努诺.科雷亚(Nuno Correia)、2021年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卡尔.利奥(Karl Leo)、2022年获奖者Skeleton Technologies公司的阿诺德.卡斯泰格特(Arnaud Castaignet)和2014年获奖者Fractus 公司的鲁本.博尼特(Ruben Bonet)。

    在一系列深入探讨的专家小组会中,最近被任命的统一专利法院法官们将讨论该法院的创立将如何克服司法系统的分散性并消除欧洲技术市场的最后障碍。除此之外,德国上诉法院院长克劳斯.格拉宾斯基(Klaus Grabinski)和荷兰上诉法院第二小组主审法官里安.卡尔登(Rian Kalden)将就统一专利法院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执法开辟的各种途径的议题进行发言。

    翻译:王丹 校对:罗先群

    15.圣埃斯皮里图黑胡椒原产地名称在巴西获得保护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日期:2022-11-17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在巴西国家工业产权局(INPI)于11月8日发布的第2705期《工业产权公报》中,圣埃斯皮里图黑胡椒(Espírito Santo para a pimenta-do-reino)成为了获得承认的原产地名称。这项知识产权的地理保护范围涵盖了圣埃斯皮里图的29个城市。

    通过此举,目前已经有106件地理标志在INPI完成了注册工作。

    从提交给INPI的文件来看,圣埃斯皮里图自1970年以来就一直在种植黑胡椒。这种黑胡椒的幼苗是从巴西北部地区引入的。多年以来,这种产品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目前,该州已成为巴西最大的黑胡椒生产地区之一。

    2020年,圣埃斯皮里图黑胡椒的销售范围已经覆盖到了全球五大洲的65个国家,其中包括意大利、德国、葡萄牙、印度和越南。

    作为一种典型的炎热潮湿气候作物,这种黑胡椒在海拔500米以下,23?C至38?C之间的温度,以及70%至88%之间的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发育良好。该类植物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巴西的环境,特别是圣埃斯皮里图这种降雨量少的地区。这个地区拥有有利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助于扩大和巩固该州的黑胡椒种植产业。

    同时,根据上述提交给INPI的文件,圣埃斯皮里图的胡椒种植业对于生产者的收入来讲是一项非常典型且重要的活动。该州种植的黑胡椒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因此成为了圣埃斯皮里图农业综合企业的重要产品。

    翻译:刘鹏 校对:王丹

    16.【环时深度】听日本工商界谈:与中国“脱钩”多么不靠谱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11-23 10:06:16 环球时报

    一段时间以来,在美国极力鼓吹与中国经济“脱钩”的背景下,作为其盟友的日本似乎也在探讨与中国“脱钩”的可能性。对此,一些日本媒体担心,若与中国“脱钩”,日本损失巨大。《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对话多位日本经济学家、企业高管,他们认为“没有中国的全球化不叫全球化”,“日中经济全面‘脱钩’代价极大,最终或将两败俱伤”,“日企要深耕中国市场,期待在中国取得进一步发展”,“正常经贸合作不应被当作‘一张政治牌’”,“日企不希望被‘政治利益’裹挟”。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充分表明,日本与中国经济“脱钩”既不现实,更不可行。

    “显然对日本的伤害更大”

    据日本《产经新闻》等媒体报道,本田公司今年8月启动一项“绝密计划”,旨在大规模重组供应链,以探索能否在尽量不使用中国零部件的前提下制造汽车和摩托车。日媒认为,本田并不是提倡现在就“去中国化”,而是想“直面中国风险”,在正常情况下制定一个应急的准备计划。

    据日方统计,自2007年开始,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2021年中日贸易总额3714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1658亿美元,进口额2056亿美元。谈到“与‘世界工厂’分离的代价”时,《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在头版头条刊文称,“‘零中国’进口将导致日本年损失53万亿日元(约合2.6万亿元人民币)”,而这相当于日本每年GDP的10%“凭空蒸发”。

    还有日媒算细账说,假设两个月不从中国进口相关零部件,日本将无法生产家电、汽车和树脂,也无法生产衣服和食品。如果日本“脱离”中国,日本产品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如笔记本电脑的平均价格将上涨50%,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将上涨20%。《日本经济新闻》认为,冷战时期,东西方之间的供应链没有联系,因而日本“去苏联化”很容易,但现如今从原料进口到产品组装,日本都与中国紧密相连。

    本田的应对方式在日本企业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多位不便具名的日企高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计划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写入“经济安保”概念,本质上是将安保范围扩大,有意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在经济上牵制中国。他们认为,站在企业角度,不仅不希望与中国“脱钩”,反而期待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经济交往。日本国内所面临的“少子、高龄化”等问题愈发严峻,若想实现经济再次腾飞,借助中国力量是最可行的方案。但当日本国家政策将发生变化时,企业界也不能无视其中的潜在风险,因此多数企业一边正常开展对华业务,一边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准备,筹划“B计划”,力求“两条腿走路”。

    “日本为何要急于与中国‘脱钩’?”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丸川知雄日前发表文章这样责问。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时,日方出版过四卷本《日中关系史(1970-2012)》,丸川是主要作者之一,“经济卷”的终章——《中国的经济大国化与日中关系》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这位知名的“中国通”详细阐述了日本为什么不能与中国经济“脱钩”。在他看来,日中经济关系广泛且深入。2021年中国GDP总量约为日本的3.4倍,中国对外贸易额是日本的4倍。他认为,从这组简单的数据便可看出,假设日中之间贸易中断,或者日本企业暂停在中国的业务,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造成损失,但显然对日本的伤害更大。

    丸川分析说:“和中国‘脱钩’,日本的损失将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日本将失去很多种日常家用的重要来源。如电灯、手机、电视机、电冰箱、家具、服装、玩具、口罩,还有荞麦、蔬菜等食品。虽然在这些产品供应上,日本没有百分之百依靠中国,但中国以外的来源要么供应量有限,要么成本昂贵。其次,日本将失去主要的出口目的国。日本向中国出口半导体材料、化学品等很多产品。‘脱钩’意味着日本要失去最主要的出口市场,而这个损失很难在其他市场弥补。”

    丸川还强调:“有些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记忆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仅为日本的1/4或1/5。”

    “没有中国的全球化不叫全球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日本银行北京事务所客座研究员西村友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的优势显而易见,特别是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日本正处于人口减少阶段,国内市场逐渐缩小,因此日本企业务必高度重视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市场。从过去几十年日本对华投资的情况看,日资企业的直接投资从过去把中国视为加工贸易基地的‘世界工厂型投资’正在转向为消费基地的‘世界市场型投资’。”

    2002年起在中国旅居、写有《无现金国家——“中国新经济”的光与影》等著作的西村认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是中国的另一大优势。近年来,新能源汽车、5G等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国内市场规模,这些新兴领域已获得全球领先地位,而这将是今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投资重点。西村表示,他不太清楚日本国内谁真的支持与中国经济“脱钩”,但他很清楚反对和中国“脱钩”的声音主要来自工商界。在销售、生产以及供应链等各方面,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很高,中日“脱钩”必将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他认为,“中日经济优势互补,中国企业也离不开日本企业的技术和经验。中日经济的全面‘脱钩’代价极大,最终或将导致两败俱伤。”

    丸川知雄还表达了另一种担忧——当日本企业因为担心“马上就要和中国脱钩”,对在华开展业务犹豫不决时,有可能就把商业机会拱手让给别国企业。记得2019年特朗普政府叫嚣着要和中国“脱钩”时,丸川曾表示,中美根本不可能“脱钩”,美国打压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做法,会影响到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其他国家的企业,会打断国际产业链,滋生“区块经济”,潜在危险性很大。他表示:“现在没到必须放弃中国业务的地步,更没有必要因为担心‘脱钩’而限制自身发展。”

    众所周知,美国政府曾要求日本等国采取措施,对中国实施半导体出口限制。日本政府相关人士曾表示,接到美方的提议后,日方也在讨论可以跟进哪些限制措施。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1月初回应称,美国胁迫盟友参与对华经济遏制,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极大破坏,严重违反自由贸易规则,严重损害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希望相关国家从本国长远利益和国际社会根本利益出发,独立自主作出正确判断。

    “日本不太愿意用‘经济武器’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丸川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日本没有理由主动和中国“脱钩”。除了一些右翼分子之外,在日本主张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很小,“如果说日本要和中国‘脱钩’,那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谈到如何应对美国胁迫的问题,他解释说,现在美国加强了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的出口限制,范围包括日本擅长的半导体加工设备。倘若日本不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那么美国围堵中国高科技的战略将会遭到挫败。他认为,到目前为止,日本与中国的商业“脱钩”局限在极个别领域,例如向中国半导体生产商的设备出口等。

    “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1/5,没有中国的全球化不叫全球化,与中国‘脱钩’完全是空谈。”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业务部部长泉川友树以个人身份表明这样一种观点。精通中文,曾为日本政要会见中方领导人做过翻译的泉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巨大的市场和优秀的高端人才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同时,中国拥有稳定可靠的政府及宏观经济政策致力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在支持经济全球化方面作出贡献。

    “中国古话说得好,‘疾风知劲草’”

    “综合来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完全替代中国。”泉川还强调说,之所以在日本有人提出与中国“脱钩”,是由于在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的炒作下,少数人对中国存在误解。事实上,日企并不希望与中国“脱钩”。比如中国的华为公司2019年从日本制造商购买1.1万亿日元(当时约合人民币713亿元)的零部件,如果这部分被“脱钩”,对日本公司而言无疑是巨大打击。他认为,日企不希望被政治利益裹挟,被胁迫参与所谓的“经济安保”,也不想被卷入美日对华的“报复性经济战争”。对日本而言,和中国商业“脱钩”既不现实更不可行。

    泉川表示,日本企业界普遍认为,所谓“经济安保”的范围和界限含糊不清,这是最大的风险。重要的是要保证相关规则的制定和实际应用都能严格、透明,经济安保相关法律不应被滥用,也不应被随意解释。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但日本企业界的庆祝气氛并不算浓厚。参加了一些相关活动的丸川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由于疫情因素影响,两国日常往来受限,加上一些日媒有意无意地增加日本老百姓对中国的警惕感,使得人心有所疏离。

    尽管氛围不比往昔,但一些日企的行动却相当实在。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值上海进博会期间,这是该公司连续第五年参加进博会。他表示,今年是佳能(中国)成立25周年,回首过去,25年来佳能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等群体的支持和关爱。

    2005年,小泽从新加坡调至北京。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连续17年担任一家跨国公司的董事长,小泽是绝无仅有的一位。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是公司重视中国的象征和表现。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御手洗富士夫先生经常说,中国具有最大的可能性,中国今后肯定会有巨大的发展。小泽说:“中国市场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快的市场,也是佳能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时代,但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疾风知劲草’,我们希望迎接挑战,深耕中国市场,期待在中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全日空航空公司(ANA)高级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原雄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该公司进入中国市场35周年。中日之间的航线开通之初,大多数乘客都是日本人,截至10年前中国乘客的占比约为20%。但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中日游客的数量实现逆转。在疫情之前,中国乘客的比重已超过60%。他一再强调,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ANA对于中国市场的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极为重要的存在”。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市场,是该公司未来发展愿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采访中,泉川还表示:“当前国际局势和日本国内情况仍处于剧烈动荡之中,日本政府需要一些时间思考如何与中国相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扩大互补性强的日中经济合作,让日本政府和日本社会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任何时候,正常的经贸合作都不应被当作‘一张政治牌’。”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17.世贸组织总干事:“脱钩”不是应对气候危机办法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11-10 15:16:55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1月10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7日刊发题为《脱钩不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办法》的文章,作者是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全文摘编如下:

    气候变化是一个关乎生死的威胁。如果不加遏制,我们将看到更多像巴基斯坦那样的惨状。今年夏天的洪水使这个国家三分之一地区被淹,并且使粮食和经济安全面临危险。

    化解这场危机无疑是个全球性问题。我们绝对不能让各经济体瓦解和脱钩,并且打造独立的贸易集团。在本周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我将要求各国领导人联手制定与贸易相关的议程,公正并且雄心勃勃地应对气候变化。

    信息很明确:多边贸易体制可以作出很大贡献。但如果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这是无法实现的。

    《2022年世界贸易报告》确认,气候冲击给全球商业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正在增加。例如,非洲之角日益加剧的高温模式造成了农作物歉收和严重的粮食不安全。

    加快融资将是成功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发展中国家需要承诺已久的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以确保向清洁能源的未来公正过渡。但即便这样也是不够的。为了应对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的挑战,我们需要开放和可预测的全球市场,以确保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技术。

    开放贸易体系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降低关税和监管壁垒,我们可以进一步压低成本,加快更广泛的清洁能源应用。

    同样,出口潜力将进一步鼓励私营企业投资于可再生能源创新以及其他所有实质性清洁技术突破。我们必须启动绿色贸易、投资和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国际能源署估计,如果转向清洁能源,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领域可能创造14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COP27为我们所有人创造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致力于团结应对气候变化,并且把贸易体系的力量用于减排和提供可持续生计的全球努力。面对人类面临的巨大威胁,我认为这是唯一出路。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网

    18.WTO:全球供应链仍有弹性,G20经济体出口限制增多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11-18 09:22:29 第一财经

    当地时间14日,世贸组织(WTO)更新了《WTO贸易检测报告》,显示在俄乌冲突、疫情持续影响以及许多国家经历了几十年来最高的通胀等情况下,迄今为止,全球供应链具有弹性,不过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在2022年5月中旬至2022年10月中旬期间出台的出口限制增多,特别是在食品和化肥方面。

    WTO是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前夕发布此份报告的。WTO总干事奥孔乔-伊维拉也出席此次G20巴厘岛峰会。

    她表示:“虽然G20国家已经取消了一些贸易限制措施,但报告表明趋势一直在朝着错误方向发展。出口限制导致产品出现短缺、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G20经济体必须在(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的集体承诺基础上发挥领导作用,以保持开放和可预测性,以便使粮食和化肥等产品能流向对其有所需的地方。”

    出口限制出台步伐有所加快

    WTO表示,自2020年以来,WTO各成员方实施新出口限制的步伐有所加快,原因首先是疫情,随后是俄乌冲突和粮食危机。其中的一些出口限制已逐渐取消,但仍有一些在发挥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中旬,WTO成员对食品、饲料和化肥实施了52项出口限制,其中,44%的食品、饲料和化肥出口限制由G20经济体实施。

    由于俄乌冲突和粮食危机,今年不少国家都对粮食出口施加了临时管制措施,一系列操作也在WTO内部引发争议。

    比如,为确保国内市场的食糖供应,印度政府11月4日宣布将食糖出口禁令延长一年至明年10月31日。该限制并不适用于按配额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食糖。

    近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今年全球粮食进口成本预计将达到1.94万亿美元,比2021年的创纪录水平增加10%。

    同时,今年,由于进口能源和化肥成本上升,预计全球支出将增长近50%,达到4240亿美元,或较2020年增长约112%。FAO并表示,该问题“对全球农业产出和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延续到2023年。

    FAO表示,虽然全球粮食进口费用的增加将主要由较富裕国家承担,但不断上涨的粮食成本已经对较贫穷国家构成影响。其中,低收入国家的粮食进口量将减少10%,但总成本预计将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低收入国家的粮食获取问题日益严重,即高收入国家将继续进口各种食品,而相应的发展中国家将越来越关注主食。

    疫情相关贸易限制措施下降

    WTO数据显示,2022年5月中旬至2022年10月中旬期间,G20经济体出台了66项新的贸易便利化措施(覆盖贸易额约4518亿美元)和47项货物贸易限制措施(覆盖贸易额约1601亿美元)。截至2022年10月中旬,11.6%的G20进口货物受到了自2009年以来实施并仍然有效的贸易限制措施的影响。

    同期,G20经济体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大幅下降,为17起。其中反倾销措施仍然是各方使用最频繁的贸易救济方式。

    好消息是,G20经济体还在继续逐步取消与疫情相关的进出口限制措施。截至2022年10月中旬,上述限制措施中的77%已被废除,仅保留17项限制。不过尽管与疫情相关的贸易限制措施的数量有所减少,但贸易覆盖面仍然很大,规模为1220亿美元。

    信息来源:第一财经

    19.为WTO改革贡献中国方案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制度最完备、运作最规范、影响最广泛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它以规则为基础开创了全新的全球贸易治理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国际经济的交流与协作,对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构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格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经贸关系的深刻变化,世界贸易环境和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世贸组织自成立以来很少对这些变化、变革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有效回应。加上单边主义盛行、保护主义回潮等,世贸组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断受到挑战,世界贸易组织引领下的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其缺陷和不足日益明显。今年是中国加入WTO21周年,“入世”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推进了我国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同时我国也为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新格局的构建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当下,WTO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WTO的主要成员之一,应为WTO改革贡献中国方案。

    关于WTO改革的总体设想

    关于WTO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原因错综复杂,从内因来看,WTO经过多年的发展暴露出自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体制机制的弊端不断显现,各种危机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谈判机制不畅,谈判和决策效率偏低;贸易政策审议程序复杂,缺乏时效性和透明度;在争端解决机制方面,上诉机构的裁决实际存在不一致性和不连贯性的问题,特别是上诉机构法官的遴选问题等。从外因来看,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断鼓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利用国内法大规模单边制裁其他国家,直接挑战WTO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打破了WTO现有的平衡关系;随着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广泛应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不断对全球经济治理提出新的要求;利益的重新分配带来的比较优势的变化引起新老成员之间的分歧等。尽管世界各国对WTO改革各持所见,但对改革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

    作为WTO重要成员和主要受益者之一,相比于欧美等成员,多边贸易体制对中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中国一向主张积极参与WTO改革,中国政府联合欧盟等成员,坚持和维护WTO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则,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原则,坚持发扬民主与提高权威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正式向WTO提出改革的总体设想和一揽子改革方案。中国坚持WTO各项改革要始终紧扣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发展为主导”,提出中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有利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重点领域坚持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不动摇、遏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积极回应各类国有企业等方面的关切,在实施方式上,注重大局,加强协调,推动国内改革开放与规范引领WTO改革协同进行。我国的改革方案以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立足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建设性,体现了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理念和加强团结,践行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有利于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有利于世界各国最大限度地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利益的同心圆。

    关于WTO改革的具体方案

    西方国际法学界争先恐后对WTO及其相关法律体系提出改革倡议,各种改革议题不时被提上议事日程,主要目标就是促进WTO向着更加民主、更加有效方向前进,从而使WTO更加符合“正当性”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目前,多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国际组织、国际论坛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改革设想和方案,对WTO进行必要性改革已成为WTO主要成员的初步共识。关于WTO改革具体方案,应在WTO改革的总体设想和我国总体目标的框架下进行,应协调处理好中国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歧,应以非歧视待遇原则作为落实WTO改革具体方案的基石和最高原则,形成对具体方案共通的最大公约数。在具有160多个成员的现行共识决策的体制机制下,落实具体改革方案,其难度可以想象而知,成员越多,利益冲突就越大;发展越快,利益冲突就越剧烈,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的诉求、不同的关注点,有条件、有选择地实施,我们既不能盲目冒进,又不能抱残守缺。

    关于WTO改革的具体方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应强化总干事和秘书处职权,重在推动其规则制定和贸易谈判方面的权力,关键要多从发展成员中选拔新的总干事,打破历任总干事由发达成员垄断的局面和历任总干事来自发达成员的惯例。秘书处人员的选择要强化包容性、平衡性,增强代表性,增强发展中的成员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二是扩大WTO体制透明度,主要是增强WTO与相关企业、普通民众、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沟通机制,要通过增强与成员方的互动,建立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机制,采取措施增强各项改革方案的透明度。

    三是改革现有决策机制,坚持以“协商一致”为主要原则,以权重投票作为“协商一致”原则的例外,权重投票只能在全体成员对关于WTO基本原则和重要规则的重大决策在相当长的时间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使用,在采取权重投票方式做出重大决策时,应尊重少数持反对立场成员方的利益。

    四是创新谈判模式,中国对各类促进全球经济增长议题的诸边谈判方式应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所有诸边协议谈判,进一步开放谈判进程。

    关于WTO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始终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坚定不移维护国际关系准则,积极推进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为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与WTO改革在本质和主流方面是一致的,两者在很多方面能够找到结合点,实现互通、互利,共建、共享,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美日欧提出的国企问题、补贴问题、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问题虽然存在分歧,但这些分歧不是不可调和的,西方国家在这些方面一味针对中国是不正确的,中国应根据自身改革开放的政策,结合WTO改革的相关要求,有步骤、分阶段稳妥地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积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目标与手段,短期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在WTO范围内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形成一个多方面可以接受的方案。事实上,中国在许多国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等,与西方国家能够很好地达成共识。

    没有规则,或者是缺乏规则的经贸关系,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美国针对中国发动贸易争端就是对WTO规则的直接挑战和破坏。这进一步说明了WTO改革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必然性。贸易争端虽然暴露出一些不一致性,但中国与西方国家并没有天然对立的矛盾,某些方面可以求大同存小异,某些方面可以求小同存大异,中国从来不排斥西方国家好的东西,中国政府扩大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治理能力和适应全球经济贸易发展变化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市场主导地位,扩大市场准入范围。一方面,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平等参与国际竞争,不断调整自己适应多边贸易规则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汲引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平等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通过企业带动经济贸易多方面的协作,努力化解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开创互利共赢、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新局面。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为WTO改革贡献中国方案的重要通道。

    关于WTO改革和发展前景

    WTO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特别是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WTO在成立的初期,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既满足了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需求,还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WTO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其内部制度缺陷不断显现,明显表现出适应国际贸易新情况的能力不足,WTO陷入了自成立以来的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绕开WTO大搞单边主义,突出美国利益至上,更增加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尽管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际著名学者对WTO及改革其法律体系提出的各种建设性改革方案,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但WTO的改革仍是一筹莫展,改革之路遥远而又漫长。

    在WTO改革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应有的原则和立场,发挥负责人大国作用,大力支持和推进其改革,2018年11月,中国商务部就发布了《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立场文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三个基本原则和五点主张;2018年12月,针对有关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法官遴选程序等关键问题,中国和欧盟提交了相关改革的联合提案;2019年5月,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提交了《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提出世贸组织应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改革,对于推进世贸组织的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尽管改革困难重重,但这并不代表WTO会完全被边缘化,只要各成员积极参与WTO的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变贸易体制,WTO仍将面临着美好的发展前景。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应因势利导,综合施策,蓄势谋划,积极推进WTO之外的统筹安排。特别是中国不应随美国的指挥棒起舞,面对未来WTO改革,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中国应与西方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站在领跑线上。中国不仅要积极面对参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国有企业等问题的改革,而且要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全方位开展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建设,为WTO改革全面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徐雨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韩国汉阳大学博士研究生)

    20.商务知识--出口退税权

    出口退税权是指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以下简称"出口企业")出口和代理出口货物,可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后,凭有关凭证按月报送税务机关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的权利。

    根据税法规定,出口货物一般适用零税率,其实质是使出口商品的税负为零。在增值税领域,由于当期销项税额为零,使得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因此对纳税人在出口环节前已缴纳的增值税予以退还(消费税也如此),从而使出口商品的纳税人享有出口退税权,这是我国出口退税制度的核心。

    国家设置出口退税制度,主要是保障出口商品在国际上的公平竞争,因为出口商品的无税竞争是一项国际贸易惯例,各国基本都在实施。同时出口退税也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通过调整退税率的方式进行。根据现行法律,出口退税的请求权人与缴纳出口商品间接税的纳税人并不是同一主体,因为退税只发生在出口环节。

    出口退税权是出口商品的纳税人享有的一项法定债权,其债务人为国家。申请出口退税,必须严格依照相关的出口退税规范所要求的条件,按照相应的程序,提交相关的凭证,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方可取得退税款。对于生产性出口企业出口商品,一般采用免、抵、退的方式进行退税。

    我国从1994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增值税,对出口货物实行税率为零的原则,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避免了双重征税和税负不平,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

    编辑:政策法规处(公平贸易处)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