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进出口公平贸易提示信息(2022.第20期)
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日期:2022-10-17 阅读次数:19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进出口公平贸易提示信息(2022.第20期)

    1.美式“护栏”:全球产业链之害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9.30.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已正式成为立法,其中有关歧视性电动汽车补贴条款引发多方不满。相关措施以整车北美当地组装等条件作为提供补贴的前提,对其他进口同类产品构成歧视,涉嫌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原则。

    韩国、欧盟等世贸组织成员对此表达了严重关切或担忧。我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表示,美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应以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方式实施相关投资政策,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秩序。中方将持续跟踪评估美方立法的后续实施情况,必要时将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胀削减法案》为何涉嫌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原则?法案真能削减美国通胀吗?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峥。

    法案对降低美国通胀而言杯水车薪,某些方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记者: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出台背景是什么?

    王家强:《通胀削减法案》是一部旨在通过减少财政赤字、降低消费成本、投资新能源等政策来抑制美国通货膨胀的法案,涉及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医疗健康、税制改革等领域。据称,法案预计在未来10年将为美国增加约7370亿美元财政收入,削减财政赤字超过3000亿美元。

    《通胀削减法案》实质上是《重建美好未来法案》的“缩减版”,后者是拜登政府在2020-2021年期间提出的立法框架,雄心勃勃地计划在社会、基础设施和环境项目上开展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新政”以来最大的全国性公共投资。该计划初始规模为3.5万亿美元,由于两党分歧较大,多次博弈后降至约2.2万亿美元,但依然受到参议员曼钦等反对。此后,经过持续数月的谈判和局部调整,规模大幅缩水,在美国通胀高企之际修正为《通胀削减法案》乘势推出。

    当前,拜登政府民意支持率不断下降,此时推出法案以争取民众对中期选举的支持,显得“刻意为之”。法案通过的过程也值得玩味。今年8月7日,参议院以51票对50票勉强通过该法案,民主党人都投赞成票,共和党人都投反对票,最后靠副总统哈里斯的一张赞成票才打破僵局。8月12日,众议院以220票对207票通过该法案,依然是民主党人投赞成票,共和党人投反对票,这反映了美国的政治极化现象和“美式民主”下党派政治之争的低效。

    李峥:法案着重关注了气候变化和新能源产业领域,其中在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计划投资3690亿美元。从这部法案的主要内容来看,法案虽然名为《通胀削减法案》,但其中并没有很多能直接抑制美国高企通胀水平的短期有效做法,它的一个主要逻辑是通过促进美国能源转型、降低美国在医疗领域的开支等方式,降低美国国内能源价格等,从中长期来控制通胀水平。

    记者:法案能真正削减美国通胀?

    王家强:正如投票过程如此勉强,侧面反映出该法案的名不副实。实际上,美国高通胀有着复杂的成因:为应对疫情和刺激经济实施了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支出,带来过度需求;疫情冲击和贸易保护政策(如贸易战和科技制裁),扰乱了全球供应链,提升了生产和消费成本;乌克兰危机推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飙升,通胀形势进一步恶化;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转型约束,对于美国这样的碳排放大国而言,产生较大的通胀压力。

    要解决通胀问题,离不开供求法则。一方面要大力提升制造能力,降低贸易壁垒,改善供给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削减由美联储过度货币发行、居民过度负债消费、政府过度开支等带来的超额需求。从具体内容看,《通胀削减法案》对于降低美国通胀而言可谓杯水车薪,某些方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一是该法案会推升投资和消费需求。对能源和气候领域的投资将造成需求推动的通胀压力,而其主要聚焦于发展新能源和推动绿色生产,对总供给能力改善的前景有待观察;延长医保补贴和处方药定价改革,对低收入和老年人群更加有利,而这类人群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可能加剧通胀。

    二是对大企业增税将损害长期供应。法案对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设定15%的最低税率,可多征税2220亿美元。大企业税负加重,一定程度会限制投资和供应链改善;征税还会影响长期创新投入和资本开支,抵消绿色投资对供给增长的积极影响。美国税收基金会预计,法案将使美国长期产出减少约0.1%,损失约3万个工作岗位。

    三是财政赤字削减规模并不算大。2021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2.8万亿美元,而法案实施预计会降低财政赤字约3000亿美元,且这将在未来10年实现,每年减少约300亿美元赤字,抑制通胀作用非常有限。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未来十年财政赤字累计将达到14.5万亿美元,法案削减的赤字占比仅为2.1%。而且,法案是否能削减赤字仍存疑。美联储大幅高频加息,很可能导致2023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使财政收入减少,赤字规模将再次走高。

    歧视性条款违反世贸组织原则,美国为自身利益利用产业政策,扭曲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

    记者:如何看待《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歧视性条款?其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哪些相关原则?

    王家强:最惠国待遇原则是世贸组织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之一,要求一个成员给予另一个成员方的贸易优惠和特许,必须自动给予所有其他成员;国民待遇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重要补充,即进口外国商品或服务,应与国内商品或服务处于平等待遇的原则。法案中关于气候投资和支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购买美国货”规定,属于歧视性条款,明显违反了世贸组织有关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原则。

    《通胀削减法案》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与服务优惠待遇,限于美国以及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是典型的排他与歧视行为,与多边贸易框架下的原则相违背。例如,法案提出将向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美国人提供4000美元税收抵免,向购买新电动汽车者提供7500美元税收抵免,但前提是汽车电池中至少有40%的金属原料和矿物(例如锂和钴)要在美国或者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提炼。

    目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许多领域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例如中国新能源电池产能已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20企业里有15家是中国企业。2021年,中国锂电池出口额为284亿美元,其中美国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出口额约为50亿美元。法案显然将中国生产的新能源电池、电动汽车等排除在供应链之外,针对意味非常明显。对此,欧盟、中国、韩国等表示严重关切,是很自然而必需的态度。

    李峥:与先前美国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类似,《通胀削减法案》也存在不少提倡“美国制造”的“护栏条款”,具体涵盖两个层面:第一层是针对特定国家的护栏,即美国政府所指定的特定国家及其矿物和产品不能享受补贴,这明显是为中国产业链设定的歧视性待遇,削弱其成本优势;第二层是针对所谓的“友邦国家”,美国可以用这个条款和盟国谈判,如果这些国家接受了美国的相应要求,双方在新能源领域达成贸易协定,也能享受美国相应的补贴和税收减免。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芯片产业还是新能源产业,都是高度全球化的。各国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技术持续快速进步,才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公正的贸易壁垒、“护栏”,实际上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利用产业政策扰乱国际市场和全球供应,让全球新能源产业从一种比较自由开放的发展格局走向比较封闭、阵营化的发展格局。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将进一步扭曲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

    法案推出时间迟、影响市场规模有限、政策红利或被技术红利冲淡,美国新能源产业难以兼顾“独立”与“自主”

    记者:有解读认为,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表明美国新能源产业意图实现“独立自主”。如何看待法案的目标和后续效果?

    李峥:近年来,美国愈发看重新能源的战略地位,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传统能源易受国际地缘政治影响,供应和价格波动巨大,近期能源价格飙升成为美国通胀加剧的重要因素。二是新能源技术趋于成熟,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光伏技术进步速度加快。这使得美国不仅希望成为全球新能源技术的领先国,也希望从新能源产能中获得丰厚收益。但是,美国试图通过大规模投资和税收结构性倾斜促进能源转型,实现新能源产业的“独立自主”,但仍面临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法案推出时间太晚,已错过黄金窗口,政策激励难以起到决定性效果;二是法案影响的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撼动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三是法案所提供的政策红利可能被技术红利所冲淡。即便考虑到补贴因素,他国一些技术较为先进的新能源产品仍将在美国市场具有竞争力;四是法案追求的“独立”和“自主”存在内在矛盾,难以兼顾。“独立”主要针对产能,较容易通过产业引进实现。而“自主”主要针对技术,需要长期积累和持续研发。法案从覆盖时间段、激励领域上更侧重前者,即在短期内带动美国新能源扩产。具有成熟技术、产业链和市场分布全球的外国企业将更容易从中受益,借此巩固其技术领先地位。从长期看,美国能否在政策激励期内塑造出技术优势仍存较大疑问。

    美国打着“削减通胀”的旗号,破坏公平竞争的贸易秩序,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记者:如何看待《通胀削减法案》的外溢作用?将对全球新能源产业带来什么影响?

    王家强:《通胀削减法案》已经生效,很难因其他国家的反对而改变。未来相关国家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的多边框架去提起争议诉讼;还可在对等原则下,对国内企业的利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或对美国的做法采取报复举措。全球新能源及相关产业无疑将迎来新的竞争角逐。

    短期看,法案尚难撼动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法案实施可能会刺激美国相关产业取得一定发展,导致美国对中国相关产品的进口需求放缓。但从市场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转型投资超过7500亿美元,中国约占35%。美国短期尚难完全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供应链,特别是新能源生产需要大量的关键矿物,如钴、镍、锂等,中国在提炼这些矿物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而且,美国的生产成本仍然很难追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仍然不大,短期内只会导致美国消费者选择受限、消费成本增加和消费者剩余受损。

    长远看,以《通胀削减法案》为引子,各国将会更加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本土化、近岸化和圈子化发展的趋势还将会进一步演变,对全球新能源产业布局带来新的影响,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只有成本领先、技术领先和市场领先的国家,才会在长远的竞争中胜出。

    中国要坚持既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提升芯片、新能源等先进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为产业链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在芯片、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美国频频推出产业支持法案,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做文章,以竞争之名行遏制之实。中国该如何积极应对、谋求发展?

    李峥: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先后推动出台了《基建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这三个法案在一定程度上都以中国为遏制打压的主要对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坚持既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战略,将更多应对工作放在提升我国科技体系韧性、国际竞争力、国际吸引力等具体领域,尤其重视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在下一代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具有颠覆性的领域,要做好预先布局和技术积淀,塑造未来国际竞争力。

    我们要注重培育国际合作网络。就新能源海外市场来说,美国的“护栏”在一定程度上也封闭了其本国新能源市场,但实际上,全球新能源市场增量仍非常大,这些增量市场是未来竞争的重点,我们要利用好先发优势。

    王家强:对于美国利用产业政策在芯片、清洁能源等重要领域与我博弈的态势,我国要基于自身积累的市场竞争地位,在战略和战术上予以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做好关键产品的保供稳价,积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发展韧性。

    进一步强化对硬科技和基础研究的支持,扶持相关产业发展。针对基础技术、关键装备、“卡脖子”环节等领域“补短板”,提升芯片、新能源等先进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

    加快推动清洁能源领域发展,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随着绿色经济兴起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重塑,能源问题已成为涉及产业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应持续推动清洁能源领域发展,维护能源安全和产业链竞争力。加快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化,大力扶持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打造全产业链优势,提升清洁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原标题:深度关注丨美式“护栏”:全球产业链之害

    2.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9.30.

    近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王毅表示,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欧作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两大重要力量,应承担应尽责任,坚持互为战略伙伴关系的基本定位,保持对话沟通的良好势头。

    中国和欧盟分别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联合体。一个稳定的中欧关系,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当下,国际局势变乱交织,新冠肺炎疫情尚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乌克兰危机呈现扩大化、长期化趋势,负面外溢影响日益严重。这种情况下,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坚持对话合作、加强沟通协调,将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宝贵的稳定因素。

    中欧应该坚持互利共赢,抵制脱钩断链。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需求。中国商务部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84亿美元,增长20.2%;其中,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这充分表明,包括欧盟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希望继续深化对华投资合作。中国欧盟商会日前发布的《欧盟企业在华建议书2022/2023》也提出,希望欧盟继续积极主动与中国互动,反对经济脱钩。

    事实证明,中欧双方是彼此的机遇而不是挑战,互利合作始终是中欧关系的主基调。面对脱钩断链的消极倾向以及全球开放共识有所弱化等多重挑战,无论是基于根本利益,还是从长远计,中欧都应坚持双向开放,打破“小院高墙”的限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推动疫后全球复苏和发展繁荣。

    中欧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阵营对抗。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沉渣泛起。个别国家抱守意识形态偏见,大搞“小圈子”集团政治,人为制造对立和分裂,唯恐天下不乱。坚持和维护多边主义,是中欧共识也是共同责任。中欧应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等重要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深化全球合作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愿同欧盟就落实倡议加强沟通,推进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对话合作,继续联手办大事、办好事,以中欧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欧应该坚持求同存异,不把对方视为对手,不因竞争就减少合作。中欧尽管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不同,但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从2020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到2021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再到2022年中欧班列提前开行破万列……近年来,中欧关系不断克服困难,向前发展,累累硕果足以表明,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把对方视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中欧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断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发展中破解难题,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欧增进战略互信,加强务实合作,一道把稳互利共赢的大方向,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

    原标题:共同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望海楼)

    3.中国蔗糖,呼唤一场产业升级战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09-21 09:18:17 农民日报

    从珠三角到广西、云南,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甘蔗经历了一场颇为曲折的迁徙。中国人吃糖是要以自己生产为主,还是要靠进口?答案显而易见。粮、棉、油、糖是重要战略储备,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较大,将白糖产业牢牢握在中国自己手中很有必要。

    云南和广西产糖,但可能也是中国最缺“糖”的地方。

    因为缺甘蔗,一些本该忙碌的糖厂不得不关停机器,遣散职工,封闭大门。一座座散落在甘蔗林间的糖厂就此归于安静。

    寂静的糖厂背后是不断迁移辗转的甘蔗。从珠三角到广西云南,甘蔗种植面积也从2013年的170.4万公顷滑落到如今的135.3万公顷左右,自开始“流浪”的那天起,甘蔗的故事依稀可见端倪。

    国际糖价的起伏涨跌、盈亏线上的来回拉扯、与竞争对手的斗智斗勇……关停的糖厂,终于不用再揪心于这些话题。

    高耸的厂房和落尘的机器在夜晚更显沉默,犹如嗷嗷待哺的巨兽,无奈蹲伏于黑暗中。这里同样埋藏着属于蔗糖产业的沉浮往事。

    1.“吃不饱”的糖厂

    50岁离开糖厂后,王建军总不断回想起34年前进糖厂时那个遥远的下午。糖厂坐落在枯柯河边,往来运输甘蔗的车辆排成长龙,榨糖机不停吞吐发出轰隆的响声,仓库里高高摞起的白糖直晃眼睛。

    从5个到4个,不久后可能变成3个,勐糯糖厂在云南保山地区的兄弟单位越来越少。曾经热闹的糖厂,走着走着就静了下来。

    不断裁并的背后,是一群“饥不可耐”的糖厂。

    “开工时间越来越短,大半的时间都在休息。”勐糯糖厂副经理张家厚面前,是成片冷清的厂房。

    停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严重短缺。

    以勐糯糖厂为例。最高一个榨季,进厂甘蔗总计40余万吨,这个数字在2021年榨季下降到20万吨。

    “工厂设计产能每天需3000吨甘蔗,如今每年开工的日子满打满算不足三个月。”张家厚伸出3个指头,使劲挥了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糖厂面对无“蔗”下锅也无可奈何。当压榨机“吃”了上顿没下顿,工人不得不隔三岔五“休假”时,保卫甘蔗,被提升到关乎糖厂生死存亡的高度。

    榨季启动后,负责原料收购的张家厚几乎没回过家。每天3000吨甘蔗进厂,是睁眼就得完成的任务。

    对糖厂来说,频繁开关机或调整日榨量,都会带来严重的机器损耗和额外成本支出,是其不能承受之重。

    为了确保甘蔗到厂,每个榨季对糖厂都是考验。数百上千个“张家厚们”,要日夜奔波在甘蔗田里,联系维护蔗农感情,协调安排收割计划。

    “少了不行,多了甘蔗就得过夜,出糖量和品质都会下降。”整个甘蔗产区在张家厚脑海里细化为一张“联络图”。

    甘蔗短缺,甚至让同业间关系也微妙起来。很多糖厂不得不在主产区安排专人设置卡点,防止外地糖厂“恶意”收购外运。事关重大,没有谁敢掉以轻心。

    就连广西崇左——中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糖厂们同样不能免俗。在榨季开启后,地方政府也会出面协助规范蔗区管理,防止辖区甘蔗外流。

    要“防备”的不只是糖厂,过去井水不犯河水的饲料厂,近几年也加入抢蔗大战。

    每年砍收季节,“挑剔”的糖厂都会留下大量的甘蔗尾梢。这些甘蔗尾梢有的被农户捡回去喂牛,大部分的归宿要么是烂在地里、要么是被一烧了之。

    “砍完甘蔗哪还有力气再去清理甘蔗叶?又不让烧,就地粉碎每亩差不多要花150元,成本太高了!”蔗农的困扰和诉求,让同样原料短缺的饲料厂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蔗叶蔗梢转化利用变为饲料,本是多方有利的好事,但一些“不讲究”的饲料厂却让好事变了味。

    有些饲料厂不满足于跟在糖厂身后“捡饭吃”,直接来到田头,从蔗梢到蔗根整根收购,一股脑全都拉走。“既不挑品质,还节省劳力。”不少蔗农算了经济账,感觉很划算。

    但这让糖厂气愤不已。为了维持甘蔗种植面积,糖厂在坡地整理、机耕道建设、良种推广等方面往往花费了大量心血,最后却被跨行的饲料厂截了胡。

    糖厂缺吃少喝的背后,是甘蔗种植面积的连年下跌。以勐糯糖厂所在的龙陵县为例,甘蔗种植面积最高峰时达到近20万亩,经过连年起伏,目前仅剩4.6万余亩。

    “我们这边气候没那么适宜,地形限制也多。”去年一场旱情,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勐糯糖厂更加有些吃不消,也让他们对300多公里外的孟连县满是羡慕:“还是那边气候条件好一些,平整的地块也更多一些。”

    孟连是云南省内久负盛名的甘蔗产区,2015年被纳入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项目。2020—2021年榨季,孟连昌裕糖业公司实现蔗糖总产量10.64万吨,出糖率高达13.89%,居云南首位。

    然而光鲜之下,隐忧同在。当地制糖企业透露,近年来,确保10万亩糖料蔗核心基地的任务变得愈加艰巨。

    无独有偶,在最大的甘蔗主产省广西,甘蔗也正在从果树、桉树脚下争地。一些经年饥饿的糖厂,最终逃不过被兼并、被重组的命运。高峰时广西糖厂有100多家,刚刚过去的这个榨季,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糖厂没有开机。

    2.“流浪”的甘蔗

    时间向回拨转10年,糖厂如今的窘境,或许是在为过去的野蛮生长埋单。

    糖业曾经历过一段疯狂时光。2011年,国内糖价狂飙到7000多元/吨,国内一度出现“有甘蔗处皆有糖厂”的盛况。没过几年,糖价腰斩,那些乘着风来的糖厂最后又迅速随风散去。

    是国内白糖供过于求了吗?并没有。事实上,我国白糖常年进口500万吨。缺口如此之大,甘蔗去哪了?中国农业大学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食糖产业自2012年起连续经历了3个制糖亏损期,致使全国制糖行业亏损总额累计达147.3亿元,大批糖厂倒闭,蔗农纷纷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有蔗才有糖,在整个糖料作物种植面积中,甘蔗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大于85%。但细观其近些年的种植历程,甘蔗则经历了一场颇为曲折的迁徙。

    作为温带和热带农作物,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福建、广东、海南都曾是主要的甘蔗种植区域。曾几何时,蔗糖业一度是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大量的糖厂在甘蔗林中“破土”动工。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沿海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大量的传统甘蔗种植户转型生产果品蔬菜。珠江三角洲和闽南等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甘蔗生产重心开始西移,逐渐向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集中。

    虽然一路向西迁移,但滇西南等产区多丘陵山地,依然让甘蔗种植的困难更为凸显。

    “要么人上不去,要么水上不去。”云南省龙陵县甘蔗产业办公室主任李家昌表示,2011年龙陵县甘蔗种植面积曾达到过16万亩,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土地成本的逐年增长,2020—2021年榨季只余下不足5万亩甘蔗田。

    “对农户而言,种什么收入最高是最主要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李辉尚认为,一些产区甘蔗种植亩均净收益不足千元,对农户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云南省甘蔗收购指导价每吨420元,10年没变了,但生产成本每年都在增加。”李家昌说,为了争取货源,作为蔗农的利益共同体,糖厂往往在收购指导价之上自行加价,但操作空间并不大。

    不仅如此,为了推动甘蔗种植保障原料供应,糖厂常常自发给予种植户坡改梯、农资购买等项目的补贴,期望建立更好的原料供应关系。但对于原本就跌跌撞撞的糖厂而言,这显然也是巨大的负担。

    受地形、种植习惯等因素影响,国内甘蔗种植模式多年来变化不大,加之不断连年攀升的成本,糖厂的原料成本压缩空间十分有限。“原料成本通常占总成本的70%左右,原料价格高会推高生产成本。”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钟金传说。近年来,随着国内蔗区农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涨,我国糖料收购价格较巴西、泰国、印度等世界主要产糖国高出了50%。

    不加价甘蔗收不上来,继续加价后财务压力难以支撑,大多数糖厂夹在蔗农和市场之间左右为难。对不乐观的企业家来说,这无非是选择以何种方式关门的问题。

    事实上,身处承接上游种植与下游消费的中间环节,糖厂对白糖的定价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势。

    “食糖市场的国际关联性很强,国内价格过高的话,终端需求自然会转向进口。”李辉尚告诉记者,即便是与关税配额外的进口糖相比,国产糖的价格依然缺乏足够竞争力。

    甘蔗在东南沿海与果蔬“争地”落了下风,在西南边境依然占不到优势。愿意种甘蔗的人越来越少,大量的土地转向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

    这让那些在甘蔗种植高峰时建立的糖厂叫苦不迭。成品糖在价格上缺少竞争力,糖厂亏损,蔗农收益受到影响选择弃种改种,糖厂原料减少、开工率降低……大量糖厂被卷入这样的循环后,蔗糖行业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迎来洗牌。

    办法也不是没想过。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边境地区的糖厂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云南甘蔗产业种植技术逐步辐射到缅甸等地,边境地区糖厂原料蔗供给不断扩大。

    常年“饥饿”的康丰糖业,与山对面的缅甸农户开展国际合作,找到了5万亩原料蔗。既能提高原料供给,又能输出先进农业技术,还能为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做出探索,对外对内都是好事。

    但甘蔗“流浪”太远,“回家”之路就会充满不确定性。

    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原本简单的甘蔗内运变得复杂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康丰糖业将种在境外的5.6万吨甘蔗运回国内。暴增的各项成本,最终让他们不得不将余下的近10万吨原料蔗遗弃在境外。

    无奈之下,为了拓展原料基地,边境糖厂再次将目光转向国内。康丰糖业联手临沧市永德县大力发展蔗糖产业,一年内在永德县推广种植甘蔗近5万亩。

    3.“丢是一块肉”

    优质优价的进口白糖,不断减少的甘蔗供应,上下游挤压中的糖厂……重重压力之下白糖产业该何去何从,很多从业者也开始困惑:“中国人吃糖到底是要以自己生产为主,还是要靠进口?”

    答案显而易见。

    “白糖作为国家战略物资,保持较高比例的自给率很有必要。”云南农垦集团总经理助理、兴农公司董事长资云峰表示,粮、棉、油、糖是重要战略储备,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较大,将白糖产业牢牢握在中国自己手中很有必要。

    让“糖罐子”里多装中国糖,成为了云南农垦在全行业面临调整重构时,依然选择逆势而上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以来,云南农垦开始强势进入蔗糖产业,收购糖厂、扩种面积、甘蔗种植“走出去”等战略的实施,在行业冷静期显得较为突出。

    除了战略意义上的考虑,在甘蔗种植经济效益并不算高的当下,当地政府仍然将其作为支柱产业之一,一个关键字就是“稳”。

    这是“稳边”的“稳”。

    在我国边境地区,包括甘蔗在内的农作物替代种植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孟连昌裕糖业副董事长孔召明告诉记者,边民种植甘蔗,收入大幅度提高,靠近边境地区村寨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也是“稳民生”的“稳”。

    糖业的命运和很多人的命运休戚相关。在云南保山、临沧等很多县市,糖厂往往是当地较大的工业企业,围绕糖厂上下游衍生出的各项产业繁多,每家每户几乎都能和糖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糖厂的不断关停,让很多工人不得不走出工厂,重新走上择业的道路。

    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主产区,蔗糖产业是传统的优势产业,是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包括蔗糖在内的糖业发展关系到我国4000万糖农的全局利益和生存大计。

    “自然资源条件有限,有些地块除了甘蔗种不了其他作物,我们当然希望糖业能够持续发展。”在孟连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赵原看来,对一些农户而言,保糖业就是保“饭碗”:“脱贫攻坚的时候,进度最快的都是甘蔗种得好的。”

    有产区曾算过一笔账,在脱贫攻坚时期,蔗农的种蔗收益加上补贴、保险等,种5亩以上甘蔗就能脱贫,种上10亩就能实现增收。而其他产业链相对薄弱的农产品,农户要面对的市场风险就大得多。

    勐糯的第二产业不多,只有两个工厂,糖厂是其中之一。这个边境小镇靠着甘蔗修通了崇山峻岭间的路,供出了大学生,让草房变瓦房、瓦房又变楼房。

    “丢是一块肉。”在李家昌看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蔗糖产业依然是一个丢不得的产业。然而面对市场的“拷问”,“留着又是一根硬骨头”。

    4.拿什么拯救白糖

    “丢不得”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糖业终归要走向市场。拿什么拯救白糖?

    从原料抓起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

    作为糖厂的“第一车间”,蔗区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发展走向。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以广西、云南为重点,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1500万亩。

    主产区的“甘蔗保卫战”已经打响。

    来宾市曾是速生桉在广西的主产地之一,桉树林一度疯狂蚕食着种蔗用地,大面积的速生桉人工林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尽快“退桉还蔗”,今年来宾市展开行动,种蔗面积恢复至173.17万亩。“果改蔗”“林改蔗”……越来越多的耕地被还给甘蔗。

    保证甘蔗种植面积,并不是冷落其他产业。“我们需要提升产业规划的合理性,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赵原认为,要通过资源整合,在适合的地方培育适合的产业,最大程度发挥土地利用效益。

    为了种出一根“好甘蔗”,良种、良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18-2020年,全国选育并登记糖料蔗新品种84个,高产、高糖的“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糖料产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集团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正越走越清晰。

    “糖业到了重新赋能的时候。”资云峰认为,传统糖业转型升级、延链补链已经迫在眉睫,而甘蔗的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现在糖厂生产的产品主要还是传统白糖,更有竞争力的高端糖、功能糖比重较低,副产品的开发也有待完善。”

    产品的同质化是糖业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各家糖厂产品种类和质量都差不多,甚至很多年没有变化,在精深加工方面探索得不够。”李辉尚说,梳理近年进口糖来源时可以发现,有少量但高价值的进口糖来自于并不种甘蔗的发达国家,这说明我国食糖精深加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糖厂的革新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上游生产。近年来,不断有制糖企业投入资金进行产能提升改造,提高甘蔗日处理能力,以缩短榨期,从而确保宿根蔗的生长周期,提高甘蔗单产。

    处理得当时,饲料厂与糖厂也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糖厂开始考虑如何将一根甘蔗“吃干榨净”——“蔗梢做青贮饲料,蔗渣用来造纸,废蜜可以生产酒精”。

    保障蔗农收益,才是提升种甘蔗积极性的根本。今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在广西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由中央财政和广西财政对投保蔗农实施保费补贴。原则上,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可达糖料蔗种植收入的80%。

    期货市场的试水来得更早。2018年,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首个白糖“保险+期货”县域全覆盖试点项目在广西罗城县推行。2019年6月,因市场价低于保险目标价格,6164户蔗农拿到了总计743.67万元赔付款,覆盖甘蔗种植面积13万余亩,对应白糖现货量约6万吨。

    市场的事情终究要交给市场来解决。“现在国内食糖的价格基本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在糖业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钟金传说,当前,国内食糖产业传统产销界限正在消失,白糖期货对于现货价格的影响日益加深,市场集中度与专业度不断提升,建设更完善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成为食糖产业新趋势,“在现货层面上,就是要破除区域壁垒,形成全国性的交易价格和交易规则,通过价格引导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行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当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糖业,中国蔗糖苦尽甘来的日子或许不再遥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小川 赵宇恒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4.欧佩克对今明两年石油需求增长持乐观态度

    转载商务部网站---来源: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2022.9.23.

    ZAWYA网9月13日报道,欧佩克13日坚持其对2022年和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预测,理由是有迹象表明,尽管存在通胀飙升等不利因素,但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好于预期。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月度报告中称,2022年石油需求将增加310万桶/日,2023年将增加270万桶/日,与上月预测保持一致,石油使用量已从新冠疫情低点反弹。欧佩克在13日的报告中表示:“预计2023年的石油需求将因经济表现稳健的主要消费国、新冠疫情限制的潜在改善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减少而改善。”预计2023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平均为1.0273亿桶/日,高于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欧佩克将其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维持在3.1%。

    5.斥资300万元建设 正泰国际创新实验室开幕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来源: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2022.9.27.

    《联合早报》中文版9月24日报道:来自中国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正泰国际(CHINT)斥资300万元设立创新实验室,要为区域行业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支持。

    创新实验室星期五(9月23日)正式开幕,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刘燕玲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孙海燕出席了开幕仪式。

    这个实验室位于加冷Aperia第一大厦的区域总部内,面积400多平方公尺,可看到集团从新能源、电网解、数据中心和工业等解决方案的展示点。

    正泰国际亚太区市场总监刘伟荣说,实验室将“提供解决方案来迎合对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都是当今和未来的关键课题。”

    全球总部设在上海的正泰国际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集团进驻新加坡已有10年,当年经过建屋发展局甄选成为合格配电柜(断路器)供应商。

    正泰之后也收购历史悠久的本地配电产品生产商Sunlight Electrical。该公司在本地、马来西亚和越南都有设厂。

    去年,正泰将区域总部从中国香港搬迁来新加坡。

    正泰国际总裁张智寰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形容该公司在本地设立区域总部是水到渠成的举措。2020年制定的“正泰国际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已将新加坡设为区域总部。

    6.受汇率影响韩国部分出口企业面临危机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驻大韩民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来源:韩国《每日经济》 2022.9.28.

    据韩国《每日经济》9月27日报道,虽然韩币贬值对于促进韩国出口有一定积极效果,但对于出口占比较高的韩国中坚、中小企业来说收益不容乐观,特别是主要依赖原材料进口的制造企业受到较大打击,甚至有韩企表示进口成本已超过销售价格,出口越多亏损越大,公司已进入紧急状态,如果韩币持续贬值,则需要讨论暂停出口的方案。

    7.IEC发布自动电气控制标准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来源: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

    信息来源: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

    2022年9月19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标准IEC 60730-1:2022《自动电气控制 - 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 60703-1:2022标准适用于在家用器具和类似用途的设备内、设备上使用,或与之相关的自动电气控制装置。该标准适用于:

    - 自动电气控制装置的固有安全性;

    - 自动电气控制和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性安全;

    - 当发生产品性能会损害受控系统的整体安全和性能的情况时(例如:EMC现象的影响),对这种情况的控制;

    - 与设备安全有关的操作值、操作时间和操作顺序。

    该标准规定了在设备内、设备上使用或与设备相关的自动电气控制装置的构造、操作和测试要求。

    8.技贸破冰与筑篱丨日本针对多种进口种子和种苗采取紧急检疫措施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09-27 09:05:56 12360海关热线

    2022年3月以来,日本植物防疫所针对进口种子和种苗携带特定病原采取紧急检疫措施,其中涉及从中国进口的玉米、蚕豆、辣椒、番茄、茄子、笋瓜南瓜杂交种、苦瓜种子,以及茄子、笋瓜南瓜杂交种、苦瓜种用苗木。

    日本对进口种子、种苗采取的紧急检疫措施

    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玉米和蚕豆种子

    2022年3月23日起,对来自中国的玉米种子,取100粒进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antoea stewartiisubsp.stewartii检测;对来自中国的蚕豆种子,取100粒进行蚕豆真花叶病毒Broad bean true mosaic virus检测。

    针对从中国等地进口的茄子种子及种苗

    2022年5月2日起,对来自中国(香港除外)等33个国家(地区)用于栽培的茄子种子和种苗(果实中的种子除外)采取紧急检疫措施,对于茄子种子取4600粒进行凤果花叶病毒Pepino mosaic virus(PepMV)检测,进口数量少于46000粒的,抽取进口数量的10%进行检测;对于茄子种苗,抽取进口数量的1%取幼叶(至少1片叶片)进行PepMV检测。

    针对从中国等地进口的笋瓜南瓜杂交种、苦瓜种子及种苗

    2022年5月30日起,日本对来自中国等20个国家(地区)的笋瓜和南瓜杂交种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及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种子和种苗采取紧急检疫措施:用于栽培用途的笋瓜与南瓜杂交种及苦瓜种子(不包括果实)、种苗,要求出口前需进行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subsp.citrulli检测,并在植物检疫证书中注明相关信息。如果以上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无相关检测内容,该批货物将被退运。若以上种子、种苗原产于中国,在植物检疫证书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在日本进境时也要进行相应检测。

    针对从所有国家(地区)进口的辣椒和番茄种子

    自2022年8月1日起,对来自所有国家(地区)的作为货物、邮件、携带品进境的辣椒和番茄种子(果实除外),日本要求如下:

    在收获期间,通过适当的检测方法[如RT-PCR,即将RNA的反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PCR)相结合的技术]对从母株随机抽取的种子样本和有疑似症状的种子样本进行检测,不带有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virus(ToBRFV)。

    或者,在出口之前,根据国际种子检测协会(ISTA)的程序,从每批次种子随机抽取4600粒作为检测样本;若一批次种子数量少于46000粒,则抽取10%作为检测样本;样本再划分成最多含400粒种子的子样本。采用国际种子联合会(ISF)检测规程(2020)中描述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种子样本进行检测,不带有ToBRFV。

    日本还要求在随附植物检疫证书附加声明一栏作如下声明:“符合《植物保护实施条例》(MAF第73/1950号法令)附表2-2第36项(针对母株的适当分子生物方法检测)”或“符合《植物保护实施条例》(MAF第73/1950号法令)附表2-2第36项(针对种子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

    对进境辣椒和番茄种子,若随附2022年8月1日后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未包括前述声明内容,将被退运处理;若随附2022年7月31日之前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无前述声明内容,按照日本自2022年4月11日起实施的措施要求,在进境后需抽取400粒种子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ToBRFV(在出口前已确认进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的除外);但对于原产于中国和意大利的辣椒和番茄种子,即使出口前已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ToBRFV,在进境时也要进行检测。

    海关提醒

    我国出口企业向日本出口种子、种苗时,应及时关注日方相关的进境检疫要求,在日本入境时提供符合规定的植物检疫证书,避免输日相关植物产品携带日方关注的有害生物。

    供稿单位: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暨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济南海关

    信息来源:12360海关热线

    9.美国正在“吸走”欧洲制造业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2022-09-27 09:05:56 环球时报

    高昂的天然气价格正在推动欧洲制造商转向美国。不少观察家认为,欧洲能源危机的大赢家是美国经济。越来越多生产钢铁、化肥和其他基本商品的欧洲公司正在将其业务转移到美国,因为在那里有更稳定的能源价格。美国近来公布一系列针对制造业和绿色能源的刺激、支持措施,专门生产化学品、电池和其他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公司将从这些政策中受益。与之对应的是,欧洲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供应链中持续存在的问题有可能引发“去工业化”。9月23日,标普全球旗下数据机构IHS 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初值由上月49.6降至48.5,创27个月新低。标普全球认为,如果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封锁的几个月,欧元区制造业、服务业及综合PMI已跌至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成本账逼走欧洲制造业

    “美国正在受益于欧洲企业外迁”,德国《商报》25日报道称,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正在扩大其在北美的业务。华盛顿以廉价能源和低税收吸引德国公司。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如果算起成本账,搬到美国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德国《商报》称,由于欧洲天然气使用成本几乎是美国八倍,北美等地区的供应商正在崛起。同时,由于对天然气的高需求和激烈的全球竞争,位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制造业目前已经限制或关闭了大部分产能。阿姆斯特丹化学公司OCI NV 的首席执行官艾哈迈德·霍什称,该公司本月早些时候宣布扩建得克萨斯州的一家合成氨工厂。

    “在过去14个季度中,我们有11个季度的能源成本在美国是最低的”,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州长凯文·斯蒂特在接受《商报》采访时这样说。佐治亚州商务官员也表示:“我们的能源成本低,电网稳定。”许多德国公司正计划在美国设立或扩展其分支机构,对来自弗吉尼亚州、佐治亚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等美国主要州的数据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兴趣。仅俄克拉荷马州就有60多家德国公司跟进,其中包括汉莎航空、阿尔迪、费森尤斯和西门子。该州称,这些公司在最近的扩张中投资了近3亿美元。

    在佐治亚州,去年秋天以来,已有多家德国公司在此投资:Aurubis投资3.4亿美元建设新的金属回收厂,赫伯罗特投资1800万美元建设新的北美总部,勃林格殷格翰投资5700万美元建设研究中心。

    德国的能源成本呈“爆炸式增长”,许多机械制造商寄希望于美国。德国《奥格斯堡汇报》18日报道称,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3的公司希望增加在美国的生产能力。德国汽车产业纷纷加码建设美国产能。今年6月,大众汽车在其位于田纳西州的查塔努加工厂开设了一个耗资 2200万美元的电池实验室。宝马计划10月在南卡罗来纳州斯巴达堡工厂宣布对电动车的新投资。

    在化工行业方面,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希望在2022年至2026年间在北美投资250亿美元,约占全球投资的15%。特种化学品集团赢创工业在宾夕法尼亚州开设创新中心,投资额超5000万美元。赢创工业希望与美国政府一起在印第安纳州建立一处生产设施,总投资为2.2亿美元。同时,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向波士顿的一处新生物技术中心投资1亿美元。此外,丹麦珠宝公司Pandora A/S等欧洲企业也宣布在美国扩张。

    “我们的眼前是一片深渊”

    德国联邦政府已经认识到高能源价格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发生永久性变化的危险。“德国面临重要产业外流的威胁”,德国联邦政府国务秘书兼总理府首席经济顾问约尔格·库基斯称,铝、玻璃、陶瓷、水泥和钢铁等生产商发现美国的能源价格更便宜。库基斯承诺:“我们将在救济方案中采取对策。”

    然而现实是欧洲似乎正在经历能源价格无法逆转地持续高涨。德国《柏林日报》近日报道称,美国能源企业目前向欧洲输送的液化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因为利润太高了,而且美国国内能源供应足够。在今年3月,欧盟的天然气购买成本一度是美国的10倍。即使在现在,现货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由于高昂的能源价格和迫在眉睫的衰退,德国工业陷入了越来越多的困境。《商报》21日报道称,许多工业部门现在正在减产,以节省天然气和电力。这主要影响能源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减产约5%,化工行业减产8%,化肥行业甚至关闭了德国70%的产能。

    钢铁制造商安赛乐米塔尔最近暂时关闭了德国的两家工厂,因为成本过于高昂产品经济效益差,从国外采购某些初级产品更加划算。几家德国中型铸造厂今年已经不得不申请破产。“我们眼前是一片深渊”,德国钢铁和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的负责人克里斯蒂安·维特迈尔警告说。德国卫生纸制造商Hakle本月因能源成本上升而申请破产。

    随着企业报告业务状况恶化,以及与能源成本飙升相关的价格压力加剧,欧元区很可能陷入衰退。标普全球公司首席商业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森23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欧洲PMI初值暗示,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1%,在截至12月的3个月里收缩幅度可能会更大,增加该地区陷入衰退的风险。克里斯·威廉森认为,德国正面临着最严峻的形势,尽管有一些迹象表明供应链瓶颈有所缓解,但重点显然已从供应链转移到能源和生活成本上升,这不仅打击了需求,在某些情况下还限制了制造业生产和服务业活动。与此同时,能源成本飙升重新点燃了通胀压力。随着供应短缺的缓解,通胀压力在前几个月曾出现一些降温迹象,但现在正在加剧。

    美欧贸易隔阂加剧

    “美国和欧盟之间新的贸易战”,德国《经济周刊》25日称,美国总统拜登似乎比他的前任特朗普更宽容,然而在中期选举到来前,拜登愈发偏向强硬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奉行公开的保护主义政策。由于《通胀削减法案》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特斯拉希望改变其电池战略,暂时停止其位于德国格伦海德的电池工厂以从美国的税收优惠中受益。《商报》报道称,德国勃兰登堡州经济部门对美国政府的电动车攻势持批评态度,《通胀削减法案》导致“欧洲的竞争劣势”。

    拜登的举动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和欧盟2021年成立的跨大西洋贸易委员会(TTC)有用性的质疑。今年5月,作为TTC的一部分,双方相互承诺不会设置任何新的贸易壁垒。德国媒体称,美欧此前关于贸易的联合声明似乎承诺将“动荡的特朗普时代”抛在脑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贸易争端以及钢铁关税等纠纷都应该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贸易摩擦的数量再次增加。

    《经济周刊》25日还表示,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近日一再向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明确表示,欧洲对《通胀削减法案》感到恼火。一方面,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的贸易专家认为美国这一“政策工具”明显违反世贸组织(WTO)规则。另一方面,各方对制造商的补贴也存在各种质疑。欧盟方面有声音称,美国似乎是想“挑衅世界其他地方”。“法律已经通过”,一位制造商称,美国政府不会对此做出任何改变,欧洲制造商对美欧通过政治层面接触解决分歧的期望不大。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10.以色列取消食品进口关税

    转载自中国食土进出口商会网---来源:技术性贸易措施资讯网  2022-09-28

    2022年9月22日,耶路撒冷邮报报道,周四,财政部长阿维格多·利伯曼(AvigdorLiberman)签署了一项命令,取消对植物油、酱料、干果、糕点、果酱和零食的进口关税。与过去削减关税的做法类似,取消进口食品关税预计将降低消费者的价格,增加消费。此外,取消关税将增加进口到以色列的产品种类,因此以色列消费者将能够享有更广泛的选择。

    11.白俄罗斯为期半年禁止谷物出口

    转载自中国食土进出口商会---来源: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2022-09-26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明斯克9月24日电 根据白俄国家法律门户网站刊登的相关命令,白俄罗斯9月24日起为期半年禁止出口19种谷物。

    命令称:“暂时禁止从白俄罗斯向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出口任意原产国的附件所列商品,或从白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关税区向非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经海关出口程序出口、临时出口、关外加工和再出口。”

    附件所列商品包括小麦、黑麦、大麦、玉米、小米、荞麦、燕麦等19种谷物。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1.日本发布出口至日本的有机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新要求

    转载自中国食土进出口商会网---来源:技术性贸易措施资讯网  2022-09-28

    2022年9月21日,日本财务省和农林水产省发布第22号通告,该通告对出口到日本的有机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的后工序管理,标识管理和管理人员认证提出要求,具体如下:(1)出口至日本的有机农产品的收获、运输、分类、准备、洗涤、储存、包装和其他过程,应符合日本《有机产品农业标准》第4条关于后序管理部分的标准(农林水产省公告第1605号,2005年10月27日);(2)对于出口至日本的有机畜产品,应符合日本有机畜产品农业标准第4条中的餐桌屠宰,拆解、分类、制备、洗涤、储存、包装和其他过程的管理标准(农林水产省公告第1608号,2005年10月27日);(3)对标签信用等级要求和管理人员的要求:标签信用等级应符合日本要求,对有机农产品和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人员和国外生产过程管理人员应获得日本认可的认证技术要求等。该通告要求于2022年10月1日起执行。

    12.工商界联动,掘金RCEP热潮涌动

    转载自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网---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2022-09-22

    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后举办的首届东博会,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聚焦“共享RCEP新机遇,助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主题,凝聚业界力量,线上线下多渠道推进,共享RCEP红利。

    “双自贸”联动捕捉新机遇

    RCEP各成员国40家商协会共同发起《关于工商界携手高质量实施RCEP 推进更高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南宁倡议》;首次发布RCEP等5个自贸协定商务应用指南,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全面提升运用RCEP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9月16日,第二届RCEP经贸合作工商高峰论坛暨高质量实施RCEP论坛广泛凝聚工商界共识,形成了推进RCEP合作的一系列新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该论坛上表示,RCEP生效实施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本次论坛较好地发挥了工商界作用,推动RCEP红利尽快释放,强化亚太区域产业链韧性与协作,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助力建设高水平亚太自贸区。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表示,进一步发挥RCEP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推动工商界高质量实施RCEP,用好用足相关规则,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贸促会将紧盯市场主体所需所盼,持续完善RCEP推广实施服务,帮助广大企业切实用好RCEP规则,抢抓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更好融入区域大市场。

    9月16日,以“共享RCEP机遇 释放自贸活力”为主题的2022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推介会在广西南宁举办,加快促进广西自贸试验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RCEP的联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广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晓钦表示,广西自贸试验区系统集成中国-东盟博览会、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面向RCEP有着巨大的开放发展潜力和无限商机,建议各方携手开拓面向RCEP区域的大市场,共建面向RCEP区域的跨境产业链,共建高水平国际陆海新通道,共建中国-东盟经贸中心。

    借跨境电商加速推进合作

    RCEP的生效实施为区域跨境电商合作注入新活力,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也为加速推进RCEP合作增添了新动能。

    “RCEP达成的多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促进成员国电商产业迅猛发展。”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广州贸易馆馆长金柱澈举例说,借助RCEP规则和跨境电商平台,韩国合成树脂、医疗器械、影像机器配件、汽车零部件、文创等产品出口量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RCEP机遇也在加速释放中国-东盟电商合作的巨大潜能。在9月17日举办的2022中国-东盟丝路电商论坛上,京东国际供应链业务部总经理李嗣睿表示,近年来,京东持续在东盟地区布局电商零售和物流基础设施,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落地本土电商平台,实现了交易额的快速增长。伴随RCEP的生效实施,京东进一步加快布局东盟的步伐,今年以来在马来西亚和越南布局自营海外仓,并且打通了商品从东南亚发往美国、澳大利亚、中东等地的网络,以满足RCEP实施后不断增长的跨境物流需求。

    广西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RCEP生效实施的红利,跨境电商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日波介绍,目前,广西已支持企业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设立10多个海外仓,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广西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搭建中国-东盟丝路电商合作平台,深化丝路电商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电子商务合作行稳致远,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带动广西跨境电商发展不断释放新潜能。数据显示,2021年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01.5亿元,增长259%;今年1-7月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96.45亿元,同比增长96%。(吴 力)

    13.越南科技部与美国商务部展开合作

    转载商务部网站----2022-09-29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2022年9月15日,越南科技部副部长陈文东(Tr?n V?n Tùng)与美国商务部主要负责知识产权业务的副部长兼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局长进行了会面。

    代表美国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包括:美国商务部主要负责知识产权业务的副部长兼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局长凯瑟琳.维达尔(Kathi Vidal);USPTO办公室主任希林.比德尔—尼亚特(Shirin Bidel-Niyat);USPTO高级执法顾问彼得.福勒(Peter N. Fowler);USPTO战略规划和项目部主任格蕾丝.拉姆达特(Grace Ramdat);USPTO知识产权专家尚查特.肖蒂波尔(Chanchart Chotiphol);以及部分美国驻河内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代表越南科技部参会的嘉宾则包括:越南科技部副部长陈文东;越南科技部巡视员阮如琼(Nguyen Nhu Quynh);越南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乐鸿(Tr?n Lê H?ng);以及越南知识产权科学研究所国际合作部的负责人。

    陈文东表示自己非常高兴维达尔能够对越南科技部进行访问并与相关的机构展开合作。由此可见,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与越南在知识产权领域中进行的合作。

    陈文东指出,越南政府一直将美国看成是重要的合作伙伴。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而越南最近也成为了美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越南和美国在2001年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此后双方还签订了多份有关航空运输和海上运输的协议。

    陈文东表示:“越南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发展。在这其中,知识产权被看成是一种可用来推动创新活动的杠杆。根据越南总理的指示,科技部需要牵头制定用于促进创新的政策,提高实体的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能力,开发出基于高新技术的有价值的国家产品,特别是在越南具有优势的一部分领域中。”

    此外,陈文东还指出,近些年来,得益于政府对于科技和创新活动的高度关注,越南的创新生态系统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这体现在政府颁布的多部重要法律文件和指导性文件中。这些由科技部参与制定的战略规划,例如《到2030年的知识产权战略》《到2030年的知识产权发展计划》《到2030年的科学、技术和创新发展战略》等,为本国的知识产权机构提出了具体的任务指标。近期,《修订和补充知识产权法律中若干条款的法案》也以极高的票数在越南国会获得通过。此举彰显出越南政府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政策以及法律框架的决心,以实现越南在此前签署的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中就知识产权工作所作出的承诺。

    陈文东对维达尔能够来到越南进行访问以及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给予了高度赞赏。具体来讲,USPTO和越南国家知识产权局经常会共同开展一些活动,例如为双方员工提供培训,为越南相关组织机构举办知识产权执法研讨会等。上述活动有助提高越南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运行效率。

    陈文东对全球最大、最现代化的5家知识产权机构之一的USPTO的运营模式表示了赞赏,并希望USPTO的局长可以就该机构的运行效率、知识产权申请的审查质量以及知识产权的高效执法等议题分享经验,继续在越南密集开展各类工作,例如为越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员工就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提供短期培训并加强两家机构之间的人员交流等。

    维达尔也为陈文东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进行接待表示了感谢。维达尔就美国和越南所形成的良好双边合作关系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双方就能力建设培训、知识产权执法等议题展开了紧密的合作,这其中就包括双方共同实施了越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2022年到2023年合作计划》。

    维达尔讲道:“同时,我们还从利益相关者那里了解到,越南在建立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处理电子商务侵权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促进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以推动投资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保护。”

    维达尔指出,在美国,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阶段,学生们都会学习到有关尊重知识产权和创新的知识,而这在未来会让美国的中小型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

    实际上,美国现在正在积极为那些首次提交申请的申请人减免相关的费用,以帮助一些新型、现代且能够造福于人类的技术走向市场。USPTO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来简化审查员们的工作,例如使用自动检索功能来查找信息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目前还在筹备成立一个创新委员会来保护每一个人的知识产权,而商务部长则会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一职。创新委员会的使命是确保可以为该国公民提供更多的工具和访问途径,以帮助中小型企业和尚未进入到美国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机构分享经验并开展业务。

    对此,维达尔表示:“我希望在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的新时期中,我们能够加强在培训领域中的合作,以帮助越南开展更多的创新活动,并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提升专利授权的速度。”

    背景概述

    越南和美国开展的双边合作始于双方在2011年9月签署的一份《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根据这份备忘录,双方就能力建设和培训、加强知识产权在创新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交流知识产权信息和最佳实践等议题展开了合作。

    自2019年起,越南与美国根据“东盟—USPTO合作框架”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为此,越南专门派出代表前往泰国参加了有关维权、商标审查以及提升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训活动。而自2019年起至今,为了适应疫情带来的诸多挑战,USPTO专门为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各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就商标和专利的审查问题举办了多场在线培训研讨会和会议。

    翻译:刘鹏 校对:王丹

    14.菲律宾深入研究由韩国发明振兴会为其提出的建议

    转载自商务部网站---日期:2022-09-29  来源: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近期,菲律宾知识产权局(IPOPHL)正在研究由韩国发明振兴会(KIPA)提出的建议,即满足菲律宾对于那些可服务于创新、创造事业以及商业市场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些建议来源于在上个月结束的、为期7个月的知识共享项目(KSP)。该项目就IPOPHL有关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度的战略以及为此开展的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IPOPHL下设的知识产权学院负责人弗雷德里克.罗梅罗(Frederick P. Romero)讲道:“借助KIPA所进行的全面研究,IPOPHL能够更好地增强我们提高知识产权专业度的能力。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为我们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扩宽视野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KIPA提出的建议还包括:制定出国家级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发展框架;以及制定出针对特定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的认证体系。

    IPOPHL局长罗伟尔.巴尔巴(Rowel S. Barba)对KSP的顺利完成表示了赞赏,并认为随着申请活动开始复苏,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进展。同时,上述申请活动的恢复也标志着有关各方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了新的需求。

    巴尔巴表示:“保护知识产权的需求出现增长也提高了对于那些具备可用于保护这些无形资产的技能和知识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的需求。这些建议充分体现出了此次的合作成果,并将上述成果看成是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市场需求的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研究这些建议,IPOPHL还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应该如何制定《有关地理标志的实施细则和条例(IRR)》。这份目前正由知识产权学院负责定稿的IRR可以提升那些已获得IPOPHL认可的专利与商标代理机构的专业度。

    根据《知识产权法典》第7条1款的规定,IPOPHL的局长应就在IPOPHL处代表申请人或其它各方办理业务的律师或其他人士的认证工作提出相应的政策、计划和项目。

    此次研究工作是IPOPHL与韩国战略与财政部、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韩国发展研究院(KDI)、韩国知识产权培训学院以及KIPA共同合作开展的,以提高菲律宾知识产权专家和代理机构的专业标准。

    KIPA是一家专注于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并向各所大学和企业输送下一代知识产权人士的领先机构。

    由于韩国创造出了大量需要提供保护并进行商业化的、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因此该国在那些富有经验且正在茁壮成长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眼中非常出名。

    根据《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在2020年,韩国的专利申请活动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4,商标申请活动指标的排名是第11位,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申请活动指标则位居第2。

    与此同时,根据韩国版权海外振兴协会提供的数据,该国内容产业对整体GDP的贡献度达到了6.5%,即大约126.04万亿。

    翻译:刘鹏 校对:王丹

    15.助企纾困政策落地 市场主体发展增信心添动能

    转载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网---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2-10-05

    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扎实推进,包括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的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助稳经济发展大盘。

    随着一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市场主体受益范围也相应扩大。比如增值税留抵退税从先进制造业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13个行业;减征“六税两费”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截至9月20日,我国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4万亿元,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为广大市场纾困解难,注入动能。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有了“强支撑”

    今年,为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税务总局联合财政部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2月分别发布公告,明确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今年9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大纾困政策力度,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税费,9月1日起期限届满后再延长4个月。

    缓缴税费,对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来说,就是一笔“无息贷款”,而“还款”期限的再次延长,则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争取了时间、减轻了压力。

    在制造重镇宁波,13万户中小微企业受益于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政策,补缴期限延长4个月,涉及缓税超130亿元。

    “政策发布当天就收到了税务提醒,预计能够缓缴税款206万元,总算可以缓口气了。”在湖南湘西,一家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方庆表示。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为工业企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48万亿元,带动1-8月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采购设备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7%和8.9%,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其中,享受留抵退税的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采购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1%和18.2%,比全部制造业企业高3.7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迎来“及时雨”

    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也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经营较为困难的群体。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重点向小微企业倾斜,通过减轻税费负担与增加现金流,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已经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247万元。自7月起,留抵退税政策享受范围扩大后,税务部门又为我们办理16万元退税。”河南省一家燃气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财务总监田亚军表示,“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更有信心把项目经营好。”

    数据显示,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为小微企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35万亿元,为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困难行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6421亿元,用真金白银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7-8月份,全国小微企业、困难服务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和4.9%,较二季度分别提高3.3个和1.6个百分点。

    企业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的对高新技术企业在今年四季度购置设备的支出,允许当年一次性税前全额扣除并100%加计扣除等三项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备受市场主体关注。

    “2022年,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就享受到90万元的减免。”在大连,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表示,2022年4月份开始,企业累计减免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等项优惠减免税款257万元、缓缴税费77万元,政策释放的资金流,让企业增加了创新发展的动力。

    业内专家认为,今年以来,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受益范围广、优惠力度大、带动效果好,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购置设备成本,从而有力提升企业创新动能,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支持高技术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7618亿元,带动1-8月全国高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7%,比全部企业高2.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7%,国家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2%。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税费政策锚定国民经济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充分体现了助力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的鲜明导

    向,有效发挥了帮实体、扩投资、促创新的积极作用。(车柯蒙)

    16.多措并举推动银行减费让利

    2022-10-08 0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国银保监会近日披露了上半年银行业减费让利的相关数据。据统计,21家主要银行为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减免服务费用1375亿元,同比增长9.5%。21家主要银行重新梳理和评估服务项目及价格标准,平均取消计费服务项目14项,平均下调计费服务价格16项,平均向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减免优惠46项。

    真金白银的让利从侧面反映出银行业上半年为稳住经济大盘、纾困市场主体做出的切实行动。减免服务费用同比增长幅度较大,也体现了今年年初印发的《关于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的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施行后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推动银行业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减费让利尤为不易。首先,从银行机构来看,减费让利考验着机构的综合经营和管理能力。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要实现减费让利就必须降成本。一家国有大型银行的董事长曾深有感触地表示,“减费让利是一项技术量很高的活儿”。

    从总额来看,虽然近年来银行业整体利润并不低,但有些机构的盈利水平已经可以用“微薄”来形容。不少大型银行通过金融科技以及数字化转型推动各个业务环节降成本,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有大量中小银行尚无相关技术实力,其减费让利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降不下来,主要包括业务开展和管理费用成本,以及不良贷款等风险成本。

    其次,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形成减费让利的长期机制,考验着监管的能力水平。如上述《指导意见》就从压实机构主体责任、规范服务定价方法和价格校准机制、明确服务适当和价格匹配要求、强化服务价格信息披露、完善服务外包与合作业务价格管理、鼓励主动惠企利民、设定服务价格行为监管红线七方面明确监管要求,在强调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的同时,推动银行机构对服务价格实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和释放降费潜力。

    在具体操作层面,监管部门采取了“放”“管”结合的办法,即一方面鼓励银行机构千方百计降成本,主动挖掘降费空间,另一方面划定红线、严控机构的服务收费行为,保障客户知情权,推动服务价格与服务质效相匹配。值得注意的是,据监管近期调查发现,有个别银行机构还存在第三方合作机构收费质价不符、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等情况。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服务外包与合作业务的价格管理。

    监管部门需要在“放”“管”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其最终的评价标准是能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是否改善了人民群众的金融消费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持续推动银行业减费让利意义重大,还需多措并举,让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惠企惠民。

    17.中国对外投资拓展增长新空间

    2022.9.29.《国际商报》记者 孟 妮

    近日,江苏蔚蓝锂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相关议案,同意在马来西亚进行锂电池项目建设投资,项目拟总投资2.8亿美元,新建10GWh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

    蔚蓝锂芯方面表示,公司在圆柱锂电池领域深耕多年,进行海外产能布局已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此举旨在更好服务海外客户,优化公司锂电池产业布局。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将大幅增强公司海外客户产品供应保障能力,为公司的全球产业布局奠定良好基础。

    江苏蔚蓝锂芯的案例正是当下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增长的一个缩影。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1-8月,中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6218.7亿元,同比增长2.4%(折合947.9亿美元,同比增长1%)。其中,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47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4927.6亿元,同比增长7.2%(折合751.1亿美元,同比增长5.8%)。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51.3亿美元,同比增长25.1%;流向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2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流向制造业、建筑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也呈增长态势。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1-8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113.7亿元,同比增长2.3%(折合9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新签合同额8461.7亿元,同比下降5.9%(折合1289.8亿美元,同比下降7.2%)。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表示,1-8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较快,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增长最为迅速。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参股等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另一方面,各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持续加快,对各类专业化租赁和商务服务的投资需求日益增加,如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等。

    在区域方面,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对外投资合作步伐依然稳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规模也展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得益于中国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投资合作。”吕越如是说。数据显示,1-8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15.2亿元,同比增长9.7%(折合139.5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同期总额的18.6%,比去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泰国、柬埔寨、塞尔维亚和孟加拉国等国家。

    在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作为对外投资合作的主体,像江苏蔚蓝锂芯一样加快“出海”步伐的中国企业不在少数。埃森哲日前发布的《埃森哲2022中国企业国际化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首次位于全球第一,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保持平稳,并呈现出民营企业加速“走出去”、先进制造和科技领域成投资重点等特征。在调研中,95%的受访中国“出海”企业认为自己未来3年海外业务的增长将超过5%。

    报告称,吸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核心动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高速增长,92%的中国企业“出海”的目的在于通过海外业务拓展,支持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二是增强经营的韧性,55%的受访企业表示要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经营韧性;三是紧跟创新前沿,49%的受访企业希望通过“出海”吸收海外创新资源和经验,助力公司创新能力升级。

    当然,在“出海”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也不容忽视。例如,各国监管政策及法规复杂多样,合规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环境差异及沟通障碍严重影响本地融入和运营效率;供应链(如原材料采购)缺乏灵活性、敏捷度等。

    据此,该报告建议中国企业全球化从以出口为导向过渡到以价值链优化为导向,最终实现全球化经营,晋升世界一流企业之列。具体举措包括建立自上而下、步调统一的全球化战略,适应全球化经营的运营模式及组织配套,同时识别差距,持续搭建起企业的全球化能力。

    18.畅通加工贸易内销通道

    2022.9.30.《国际商报》贸易投资版  记者 刘  昕

    “今年1-8月,全国海关暂免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税款缓税利息6600多万元,涉及企业1.6万余家,货值2500多亿元,通过推广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企业保证金等节省占压资金约15亿元。” 9月27日,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加工贸易发展情况时如是表示。

    在加工贸易内销集中征税、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加工贸易残次品管理新规等政策组合拳的支持下,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成本进一步降低,资金压力得到纾解,内销通道更加畅通,为稳定外贸大盘、促进双循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级海关将进一步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解难题,以政策措施稳,带动外贸主体稳、市场预期稳、通关运行稳,让政策真正转化为对企业的利好。”金海说。

    提升内销便利化水平

    9月15日,芬欧汇川(中国)有限公司完成一票加工贸易内销集中征税申报,对8月份所有内销的纸浆等进行补税,缴纳税款约2933万元。

    “加工贸易内销集中征税模式,由原来的逐次内销征税调整为按月集中汇总征税,内销的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此外,原先每年约2500万元的内销集中征税风险担保金也不再征收了,缓税利息同步获得减免,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芬欧汇川(中国)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陈志明说。

    长期以来,加工贸易都以“两头在外”为主要形态,内销比例相对较小。近年来,随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加工贸易由单纯的“两头在外”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企业内销诉求更加强烈。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一度面临订单量减少的严峻挑战。

    为顺应企业需求,去年,海关总署会同商务部等部门下发了取消加工贸易内销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征税由逐票征税改为按月集中征税等诸多政策福利,且又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放宽了内销征税时限。

    “目前,内销征税时限最长可按季度申报,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每个季度结束后15天内申报,极大减少了加贸企业办理内销手续的次数,节约其办理内销业务的成本。”据常熟海关特殊区域管理科科长章希杰介绍,依据最新的加工贸易惠企政策,企业在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内销集中征税时,不仅不需要缴纳担保金,系统还将自动免征缓税利息,企业无需另行申请,提高了企业办理内销业务的整体效率。1-8月,常熟海关辖区加工贸易内销货值29.37亿元,征收税款4.56亿元。

    新规解除加贸残次品管理痛点

    9月9日,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单位对265吨玻璃面板残次品进行碾压处理。随后企业按照销毁处置后的货物报验状态申报征税,海关关员比照边角料内销征税的管理规定办理征税手续。

    据了解,加工贸易残次品是指加工贸易企业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严重缺陷或者达不到出口合同标准,无法复出口的制品。此类残次品无法投入使用,若折料征税对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同时又因涉及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因素而不便退运。因此残次品处置一直是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痛点。

    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海关总署于去年6月决定开展加工贸易残次品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深圳海关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于当年9月1日提出残次品管理改革试点方案:允许企业自行或委托第三方销毁处置单位进行销毁处置并按照边角料内销征税的管理规定办理报关征税手续,在简化手续办理流程的同时为企业减轻了税费负担。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等4家惠州企业成为了深圳关区首批享受加工贸易残次品销毁处置改革试点红利的加贸企业。自试点启动以来,参与试点企业已累计办理加工贸易残次品销毁处置32票,涉及残次品4834.78吨,耗用保税料件金额17.58亿元。

    “加工贸易残次品管理改革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据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报关经理张文周介绍,作为国内生产制造玻璃面板的龙头企业,伯恩每年都会产生数千吨残次品玻璃面板。参加改革至今仅一年时间,已办理加工贸易残次品销毁处置30票,销毁残次品4815吨,节省经营成本达3亿元。

    深圳海关自贸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展残次品管理改革是海关优化加工贸易监管体系、着力解决海关监管中制约加工贸易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举措。在保留现行加工贸易残次品折料内销监管模式的同时,推进残次品销毁处置管理创新,不仅遵循国际环境保护通行做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还能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19.稳外贸再加力 释放增长潜力

    《国际商报》记者 吴  力

    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9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

    在9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支持外贸稳定发展有关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商务部将继续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密切监测外贸运行情况,做好形势分析研判。“我们要抓好新一轮外贸政策的组织实施,努力为广大外贸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好的服务,以确保今年外贸保稳提质目标的完成。”

    出台六方面新举措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规模达27.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商务部与各地方、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努力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冲击。中国外贸再次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与活力。”王受文表示。

    “与此同时,外贸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速回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王受文说,随着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压力的加大,有必要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助力。

    新印发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六方面稳外贸新举措:一是保生产保履约,支持优势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抓订单;三是办好第13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上展;四是发挥外贸创新平台作用;五是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稳外贸的作用;六是进一步促进贸易畅通。

    王受文介绍,《若干政策措施》一是增强外贸履约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各地方要强化防疫、用能、用工、物流等方面保障,确保外贸订单及时履约交付;要研究优化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险承保条件;把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用到位;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境外自办展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境外自办展会规模,持续提升代参展成效,对外贸企业人员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出国出境参展、商洽业务的,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扩大即将举办的第132届广交会线上展参展企业范围,延长广交会线上展示时间等。

    二是激发创新活力,助力稳外贸。要增设一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增设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增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台进一步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出台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的税收政策。

    三是强化保障能力,促进贸易畅通。要提升港口集疏运和境内运输效率,确保进出口货物快转快运;持续清理口岸不合理收费;推介口岸提质增效经验做法;加强对外贸企业的通关便利化服务保障,实现到港货物快进快出等。

    多措并举纾困解难

    9月2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对世界经济作出最新展望和预测,未来6个月世界经济形势前景暗淡。对此,王受文表示:“在这样不利的世界经济大背景下,贸易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应该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反对投资保护主义,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在外需减缓的背景下,如何帮助企业确保订单生产、交付、运输,王受文表示,商务部高度重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保生产方面,各地要强化外贸企业防疫、用能、用工、物流等方面的保障;在保畅通方面,若生产企业发生疫情,要确保其产品能运出去,切实保障外贸货物运输畅通;在保重点企业方面,建立了外贸企业“白名单”,主动靠前服务,解决企业的现实困难。同时,努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外贸企业费用和成本。《若干政策措施》也提出要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稳外贸的作用。对此,王受文表示,为更好发挥跨境电商的发展潜力,将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范围,新增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二是出台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商务部已会同相关部门提出了8条支持海外仓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快将会出台。三是培育跨境电商的市场主体。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发布41项跨境电商领域内的相关标准,继续指导各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外贸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

    针对企业普遍关心的贸易便利化服务,9月27日,商务部等6单位印发了《海运 航空 铁路口岸外贸进口货物标准作业程序参考》。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介绍说,编制标准作业程序(SOP)是外贸领域的重要探索。针对海运、航空、铁路三类不同口岸各自业务特点,分别介绍了从企业报关到货主提货全业务流程,一共涉及货主、货代、海关、码头、机场、车站6类主体。其目的是在统筹各类口岸在疫情防控条件下,提升进口货物流转效率。“最近几年,中国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贸易便利化水平逐年提高,我们希望通过标准作业流程促进口岸比学赶超,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进口货物的流转效率,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不断提升中国效率。”

    此外,在进一步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方面,李兴乾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新设一批试点,分别是天津王兰庄国际商贸城、河北唐山国际商贸交易中心、吉林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黑龙江绥芬河市青云市场、江西景德镇陶瓷交易市场、重庆市大足龙水五金市场、新疆阿拉山口亚欧商品城、新疆乌鲁木齐边疆宾馆商贸市场。二是提高便利化水平。三是引导贸易方式高质量发展。

    20.商务知识---网状责任制

    网状责任制又称混合责任制,在网状责任制下,如果发生了不可免责的货运事故,货主可直接向多式联运经营人或区段承运人索赔,多式联运经营人在赔偿时,适用货运事故发生的区段的法律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赔偿后有权就各区段承运人过失所造成的损失向区段承运人进行追偿,当货主直接向区段承运人索赔时,适用该区段的法律规定;当发生了隐蔽损害,货主无法判定损害发生的确切区段时,货主只能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索赔。(360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