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导向
O2O作为互联网当下最热门的领域,不只是阿里、腾讯、百度的必争之地,也是每一个创业者开门纳客的挚爱。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这些很热门的词其实是在虚张声势,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硅谷“创投之父”彼得.蒂尔这样看待中国O2O的火爆,“如果创业者把自己的公司贴上O2O之类的热词做标签,我在投资时会持谨慎态度”。据不完全统计,餐饮外卖、汽车类企业为创业者最常选择的类目,其中餐饮类O2O企业约有140家,汽车类O2O超过130家。据知名第三方互联网调研机构易观国际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全年订单规模达到3.76亿单,规模惊人。但是,面对如此规模的市场,今年以来,餐饮类O2O鲜有融资案例。同样在其他领域,当理性思考开始付诸O2O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资本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炒得过火的市场。尽管每月仍有不少O2O融资消息曝出,但是投资者已经开始保持克制。O2O难以获得后续融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垄断效应已现。百度外卖、美团外卖和淘点点依靠覆盖城市数量的规模优势成为外卖市场的绝对领先者。从资本的维度讲,垄断趋势也在加强,以BAT为首的巨头也已开始搭建O2O集中化入口。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去年在O2O领域的投资超过25亿美元,投资范围包含本地生活服务、打车应用、医疗和电商等;以技术见长的百度则在近期提出要做链接3600行的通用平台,其副总裁李明远首次详谈百度O2O战略。二是O2O难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尽管O2O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公司前仆后继,但这些从业者占领市场的打法却出奇的一致:补贴、补贴、再补贴。很多企业目前仅是通过“补贴”这样的营销行为来拔高用户的需求,即这些服务本身并非高频服务,如果把补贴撤销,很多所谓的O2O商业模式并不成立。这样的公司在兜售概念之后,今年会活得非常艰难。业内人士坦言,去年投资O2O领域还有一些机会,但今年风口在慢慢地关闭。O2O初创公司的风口期已经过去,O2O初创企业的黄金发展期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到2015年初,到现在风口期已经过去。部分风投专家甚至坦言,“你能想象的任何一个领域,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人从事甚至已经拿到钱了。今年下半年开始,O2O行业的死亡名单会越拉越长,市场已经开始进入淘汰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