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导向
农村电商发展需要用地政策配套创新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17 阅读次数:113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虽然“互联网+”最本质特征是虚拟、共享与融合,但从电商发展,尤其是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来看,并不代表土地政策的创新无所作为,反而应该是大有可为。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产业形态将会带来巨大变化。产业的下沉,旅游的发展,都带来了农村产业用地需求的变化。总的来看,农村电商涉及到产品生产、电子商务、物流和旅游等方面内容。在农村电商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生产部分要实现的是专业化订单所需要的农用生产用地的相对集中。当前政策对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权利上已全面放开,需要通过更灵活的实现方式去解决产权细碎化带来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通过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农民之间可以自行解决。需要重点解决的是农村电商发展后的用地需求问题。随着更多的产业链条下沉到农村,如加工、物流、商务和旅游等需要使用土地。在法律规定农村土地用于建设只有宅基地、乡镇企业和农村公共用地三个用途的情况下。对于存量的集体建设用地在大量农村都存在“人减地增”的形势下,不能在存量利用问题上过于死板,尤其是用于支持本村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实现灵活的用途转换,支持农村存量闲置宅基地和村庄用地用于本村的电商发展。下一步,还需要考虑为农村电商配置新增用地问题。现在农村电商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还可以支撑其发展需要。但是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专业化大发展之后会在空间中出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在部分专业化村庄出现更多的用地需求,超过存量可供应能力,这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新增土地给它们使用。过去多年,地方政府将用地规模都用于城市发展、新城新区建设。现在我国农村在电商推动下出现了就业本地化、就地城镇化的可能,农村终于有了产业自我发展的机会,地方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大搞开发区的方式,在新增用地上向农村倾斜,支持农村电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