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产业导向
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先要健全法治环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15 阅读次数:1210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当前,经济发展处于下行风险中,中国从上而下都在寻求稳定经济增长的良方。欧洲企业家的呼声,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另一种思路──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可能在经济之外。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商业信心调查2015》。调查显示,计划扩张在华业务的欧洲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86%下降到56%。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指出,对法制的更好执行是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在华经商的三个主要监管壁垒──不可预测的立法环境、行政相关问题和执法自由裁量权,依然需要得到改善,只有通过更统一、更严格、更透明的法律法规执行,提高市场开放度,中国才能够维持对欧洲企业的吸引力。报告把欧洲企业在华拓展业务意愿下降的原因归结为中国的市场环境,因为法治水平跟不上,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对企业利益的保护不到位,让这些跨国公司失去信心。无独有偶,国内一些企业家的公开言论,也在呼唤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在中南海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对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只要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博鳌亚洲论坛圆桌论坛上,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表示,环境最重要,不要政策只要公平。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企业家普遍希望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从上述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升级和创新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政策优惠,国内外企业更加注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中国和各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需要转向法治环境的建设。只有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才能愿意在这里投资。如果企业齐聚之,经济没有理由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