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导向
新能源汽车是被国内外市场所看好的长期领域,但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径在国内一直未有最后定论。2012年7月9日,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规划》中同时提到了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两种技术路径,但在决策层面仍存在一些争议,其中,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是两个主要竞争路径。不过,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发现,政府部门已经锁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在日前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在准备大力推动发展突破的领域中包括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这里提到了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并未提出混合动力。6月5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并于7月10日起正式实施。《规定》指出,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但对产品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最高车速要求是最低每小时要在100公里以上,续航里程最低在100公里以上。《规定》还要求:车长小于或等于4米、续航里程在100-150公里范围内的电动车整备质量不能超过1吨,车长小于4米、续航里程在151-200公里范围内的电动车整备质量不能超过1.2吨。从上述政策来看,纯电动车俨然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唯一路径。在我们看来,完全忽视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存在缺陷的政策思路。不过看起来相关部门已经铁了心,新能源汽车就走纯电动车这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