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导向
通用航空“起飞”仍需突破政策天花板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5-19 阅读次数:117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通用航空产业链条长、辐射广,国家和很多地方对于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寄予厚望。而在各地通航产业风头正劲时,上海“踩了一脚刹车”。最近,上海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对上海直升机游览项目暂停运营。同时,按照国家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同步开展空中游览项目适航机型、飞行时间、飞行线路、飞行高度、飞行噪音等社会影响的评估。作为首个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民用直升机场——上海后滩直升机场起降的空中游项目,一亮相就吸引了无数眼球。不过,伴随公众关注目光而来的,还有周边居民的大量投诉。居民直指直升机起降、盘旋的巨大噪音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但是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产生大量投诉,与通用航空管理过于僵硬有关。如果能像国外,1000米以下低空开放,能够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可以低飞,在城市核心区提高飞行高度,有一个弹性幅度就更好了。上海金汇通航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然而相关民航线路的区域飞行高度为600米,因此国内限定的通航飞行高度大多在200-300米之间,如果经过申请能够提升到300米,将大大降低飞机轰鸣声对居民区的影响。除此之外,出于安全考虑,主管部门明确规定在上海城区内飞行的直升机必须为双发飞行。也就是说,一旦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另一台发动机必须确保安全降落。双发动机的噪音显然比单发动机大很多。事实上,这也并非是上海首次叫停通航旅游业务。此前,上海一家蛋糕店尝试使用“无人飞机”配送蛋糕,并在人民广场、陆家嘴、青浦别墅区等多个区域试飞,也被民航部门和上海警方叫停。这是给“外热内冷”的通航产业泼了一盆冷水。很多地方政府现在对通用航空的发展已经很重视,但目前政策方面的一些局限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上海一位通用航空专家表示,一旦允许突破政策瓶颈,通航产业将会被彻底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