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产业导向
3D打印迎政策红利,业内期待细则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3-02 阅读次数:1210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2月28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计划》提出,3D打印的发展目标为:到2016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产业体系,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计划》要求,在产业化方面,3D打印产业销售收入要实现年均增速30%以上的快速增长,形成2-3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3D打印企业。在行业应用上,3D打印要成为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及修复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初步成为产品研发设计、创新创意及个性化产品的实现手段以及新药研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工具,在全国形成一批应用示范中心或基地。发展基本原则为“重点突破和统筹推进相结合”。结合重大工程需求,在航空航天等涉及国防安全及市场潜力大、应用范围广的关键领域和重要产业链环节实现率先突破。兼顾个性化消费、创意产业等领域,形成产品设计、材料、关键器件、装备、工业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条。《计划》指出,鼓励优势材料生产企业从事3D打印专用材料研发和生产,针对航空航天、汽车、文化创意、生物医疗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3D打印专用材料。到2016年,基本实现钛合金、高强钢、部分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专用材料的自主生产,满足产业发展和应用的需求。同时,《计划》提出将大力推进应用示范,包括着重解决金属材料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问题,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在国防军工其他领域予以扩展;以及完善个性化3D打印医疗器械在产品分类、临床验证、产品注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分析认为,该《计划》对3D打印行业最主要的影响是增加了大家的信心,表达了政府高层及产业主管部门对3D打印行业的认可和重视。但该推进计划期限仅有两年,都比较宏观,欠缺具体计划,比如财税政策的扶持金额是多少并未写明,业内仍在期待进一步的细则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