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导向
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走低,中国智能手机行业也进入深度洗牌的状态。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中国市场累积出货量为4.52亿部,比2013年的5.79亿部下降21.9%。这一数字背后,则是国内智能手机普及率在2014年初达到80%,市场消化能力逐渐减退的现实。根据行业官方数据,2014年开年中国的手机品牌有540多家,而到2014年年末,其中约140家退出市场。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表示,2014年是手机制造业的关键转折点,具有两个特征的企业一定会消失:第一是简单靠硬件堆取,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价值创造,不响应消费者内心呼唤,单纯靠硬件简单堆砌;第二是严重依赖单一渠道的企业。与此同时,剩下的企业顺应了市场的调整。以华为、中兴和酷派为首的手机厂商开始放弃低端市场的战略,试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精品。另一件对手机市场影响深远的大事,则是运营商终端补贴的削减。在普及3G手机过程中,运营商的作用不容忽视。长期以来,手机厂商保持电商渠道、公开渠道和运营商渠道的比例为1:3:6,运营商渠道占比一直稳定在50%以上。不过在2014年年中,三大运营商同步启动缩减终端补贴额度共计100亿元,并表示将在三年的时间内内缩减400亿元,规模之大、力度之巨前所未见。上述消息公布后,手机厂商迅速调整战略,比如华为,迅速宣布放弃低端定制机市场,而且缩减的目标达到80%。在弱化运营商渠道的同时,手机厂商开始加大开放市场与电商渠道的布局。前者需要企业加大实体渠道的投入,后者需要企业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无论那种模式,都需要企业与用户走得更近。展望未来,在2014年的基础上,手机企业将在2015年实现正规化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从传统渠道为王的单一模式,向强调技术、品牌、渠道等综合实力方向调整。告别无序的价格竞争,重新定位核心价值。2015年,市场的竞争将围绕产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