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导向
中国经济改革的本质是转向“行政型市场”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8-15 阅读次数:184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然而,三十多年的改革却并不彻底的。过去的研究中,曾多次提到虽然中国搞市场经济改革多年,但政策控制经济的程度依然很深。许多经济问题都是延续计划经济时代做法,以政策干预让经济体中的问题延期发作,例如中国的物价指数,房地产调控政策等。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方绍伟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性质,仅仅是从一种“行政型计划经济”逐步转化成一种“行政型市场经济”。在当代中国的“行政型市场经济”中,一般商品的市场服从“拍卖机制”的“价格调节”,但制约一般商品生产的“人财地三要素”中国政府却仍保留着强大的行政控制和产权控制,依然要服从行政审批的“数量控制”;户口管理、金融管制、土地市场垄断等等,仍然是“举国体制”以权利和效率为代价去确保政治社会稳定的基本措施。在目前人均GDP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市场机会和创新空间对相应的生产要素有很大的需求,而生产要素的“数量控制”却有一种“产权控制”、“身份权利”和“政绩冲动”导致的“投入饥渴”和“短缺效应”;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结构扭曲的要素拼抢”,整体的要素市场“水闸机制”压倒了商品市场的“拍卖机制”。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是不彻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