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导向
民资进入电信业开闸在即。据国内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华为、阿里巴巴等十余家企业已经通过IDC(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牌照审查,并顺利获批牌照;另有多家企业通过审查并获批ISP(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牌照。据悉,工信部将会在近期公示首批获得IDC和ISP业务牌照的企业名单。据介绍,IDC和ISP为增值电信业务,属于《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增值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所提出的“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增值电信业务,进一步明确对民间资本开放因特网数据中心(IDC)和因特网接入服务(ISP)业务的相关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IDC和ISP业务的经营活动”的范畴。2011年,由于“网络色情”、“手机吸费”、“电信腐败”等问题,工信部一度停发IDC和ISP牌照。而此次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获批相关牌照,意味着工信部将重启牌照发放,使得增值电信业务率先向民资开放。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数据显示,传统的各类增值电信业务的市场规模将在5年内达到2000亿元,而多家第三方机构研究则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增值电信业务将大量涌现,届时增值电信业务市场的规模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IDC和ISP业务一直被认为是运营众多增值电信业务的先决条件。发放相应业务牌照后,将使更多企业进入增值电信业,原本被三大运营商所主导的市场,将迎来更多参与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新型数据中心业务将成为IDC、ISP业务的新热点。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增值电信业务外,工信部还在推进民资进入通信建设领域。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做好取消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等4项行政审批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明文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申请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用户管线建设以及通信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等企业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