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财政部官员警示“假PPP”风险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4-27 阅读次数:114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财政部条法司副司长赖永添在25日杭州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财税论坛上表示,调研发现须谨防地方假借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变相搞政府负债。最近国务院通过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但赖永添提出“从我们调研看,可能不少地方借特许经营名义,借PPP名义,又变相搞政府负债,而这些又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与中期财政规划能否结合也令人担心,这些问题都要解决。”《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鼓励以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特许经营项目资本金。产业基金本质上是一种新的融资媒介,由一家基金、券商 、信托建立,以股权的形式介入项目公司,参与施工建设。表面上是表外融资,不增加地方债务,但地方财政多出具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安慰函”,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保,明为股权实为债权,增加了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这种情况一旦蔓延,将为地方财政增添新的风险,并且偏离了PPP项目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