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北京将对市政建设大规模引入社会资本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3-26 阅读次数:110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是当前中国政府着力推动的融资方式,在地方债务压力高企时,有助于缓解市政项目建设的财务压力,同时盘活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领域。3月25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支持PPP融资机制的发展。《实施意见》共包括66条措施,涉及生态环保、交通设施、能源设施、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高精尖”产业等7个领域136个示范项目,预计吸引社会投资金额将超过前三批的总和2600亿元。其中,棚户区改造是首次被纳入重点领域。世界园博会展馆,冬奥会申办设施,环球主题公园,地铁新机场线、17号线、3号线等项目,将向市场开放,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在健全PPP机制方面,《实施意见》明确,新增PPP项目要将现行的财政运营补助政策转变为政府购买服务,按企业主营业务计入收入。这一政策就是强调在PPP过程中,政府这一方的支持以市场要素的角色参与和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施意见》表示,将完善轨道交通运营竞争机制。目前,北京地铁主要有两家运营商——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和京港地铁。下一步,北京市政府将在保证运行安全和效率的基础上,考虑引入新的有实力的运营商。这些运营商可以独立进入,也可以和具备实力的社会投资人组成联合体,参与到轨道交通PPP项目中来。按照2020年轨道交通规划,未来新建线都将积极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在建和已建成线路也将积极盘活存量,拓宽社会资本进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