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放宽有望开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3-17 阅读次数:112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3月16日,发改委网站发布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要求,经核准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乘用车,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力的汽车产品,新建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使用自有品牌。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汽车行业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放宽有望开启。根据征求意见稿内容,新建企业投资主体应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备与项目投资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规模和融资能力。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拥有纯电动乘用车自主知识产权和已授权的相关发明专利。具有整车试制能力,具备完整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试制条件,包括车身及底盘制造、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整车装配等主要试制工艺和装备。另外,新建企业还必须自行试制同一型式的纯电动乘用车样车数量不少15辆。提供的样车经过国家认定的检测机构检验,在符合汽车国家标准和电动汽车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在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整车轻量化、经济性等方面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还明确,获得准入的生产企业的试制样车必须达到多项技术指标,其中,车长≤4米、座位数<4座的车型其最高车速必须超过100公里/小时,而车长大于4米的车型,最高车速必须超过120公里/小时。这也意味着低速电动车企业,将依然被排斥在纯电动乘用车生产的门槛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