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法规
养老金改革成本可能将由中央转移支付承担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2-27 阅读次数:1100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国务院1月份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未来,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与与企业员工一样,缴纳社会保险。根据《决定》的筹资机制部分,虽然并未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来源进行详细阐述,但财政买单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此举无疑将加大地方财政压力。由于改革细则尚未出台,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如何真正实现财政兜底依然存在着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经测算,养老金并轨的改革成本可能相当于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如果由地方财力负担所有改革成本,很可能造成“有钱执行,没钱就难以执行”的局面。一些地方官员则表示,如此高昂的改革成本,中央财力尚有压力,地方财力更无力负担,“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可以。可像一些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很不富裕,补缴养老金账户肯定承担不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前述《决定》明确,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先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征收、管理和支付的责任。分析人士表示,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的思路很明确,“全国范围同步”意味着不会由地方财力负担全部改革成本。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则表示,解决这些问题,会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另外,在职业年金方面,如果是财政供养的单位,单位缴费的8%是属于记账式的,并不是直接缴费的,只是在将来退休的时候才兑现,“这也是考虑到地方财政的压力,所以当期缴费的时候,尽可能减少这方面当期的预算和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