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社保全国统筹因政策协调滞后埋下诸多后遗症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12-01 阅读次数:158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一边是社保账户空账,另一边是大规模断缴保费,根源还在于社保部门对全国统筹建设进展的缓慢。据报道称全国今年累计有3800万人中断缴保险,人社部更有调查发现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断了社保缴费。尽管根据《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雇主有责任给劳动者签劳动合同并依法购买社会保险。不过,仍然有庞大规模的人群尤其是流动性大的农民工主动或者自愿弃缴社保的群体,其核心问题在于社保关系在不同省份乃至城市间无法转移。如果社保关系继续不可转移,这些劳动者只能提个人账户结余不能转走统筹账户。所以会有一部分人干脆要求就职单位不交社保,直接把本来要缴社保的费用全部打包到工资里一起发。业内人士称,社保是个系统工程,要能有效地运作,前提是所有人都参与供款,如果一部分处于工作年龄的人口因为各种原因弃缴社保,那么整个社会保险制度可能将陷入入不敷支的困境。在安邦(ANBOUND)智库学者看来,出现如此问题显然不能归咎于老百姓,而应追责社保部门。况且老百姓尤其是流动性较大的劳动者也是受害者,他们因此缴不够15年以后的社保问题如何解决?显然还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医保卡异地结算也存在类似问题,未来我国将全面推行省内的异地就医结算,也正在积极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机制。目前异地就医结算推进主要还存在这样一些难点问题,比如现在各地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平台不是很健全,各地的医保政策和待遇也不相同,现在医保统筹层次相对也还比较低,这些方面的问题都给异地就医结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指出,在五大险种中,养老保险长远要做到全国统筹,其余四险则起码要省级统筹。社保全国统筹显然不只是个技术问题,否则那就太容易了,更多的还在于各地区社保部门的政策协调以及行政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