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法规
中国农业部对转基因产品近期的一系列举动,让本来就敏感的国际大豆贸易商们变得更紧张了。按中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政策规定,转基因大豆进口,需持农业部核发的品种安全证书。证书每三年复审一次,不过程序并不复杂,往往提前几个月就可获批。但最近的情况显然有变。2012年12月20日,是前一轮安全证书使用的最后期限,但直到19日晚间,所有的复审都未有获批迹象。一旦被否,包括已经进港和仍漂在海上的转基因大豆,都将无法交货。直到12月20日早晨,忐忑不安的贸易商们才终于拿到新证书。到2013年6月底,新一批转基因品种进入安全证书审批季(按照现行规定,每年新品种可在3月、7月、11月报批,每次审查期限为七个月)。五个准备进入中国的新转基因大豆品种,最终却只有三个获得证书,分属杜邦和拜耳两家公司的两个品种被否。一位知情人士称,“在审查截止的最后一刻,农业部才突然要求相关公司补充新的材料”,“在中国十余年的转基因安全审查中,这还是第一次。”在出现两次“意外”之后,大豆商们猜测,中国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政策正在发生变化。有接近农业部的人士透露,这种变化源于中国正在微调其转基因产品政策,主旨是对进口加以限制,为发展自身的技术拓宽空间。在北方地区,将开展新一轮转基因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尝试。对于转基因农产品,世界上存在两大截然不同的阵营: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组成的“迈阿密集团”,生产和出口转基因产品,支持转基因生物和产品越境转移;欧盟和部分富裕亚洲国家,以保护消费者和生态环境为由,提出“谨慎原则”和“身份标识”管理制度。中国本想在两个阵营之间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这条中间路线看来不好走。不过,对于跨国粮商来说,中国最近出现的收紧转基因政策的可能性并不足虑。从战略层面来看,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重要目标,从中国目前的土地、水资源情况来看,通过基因技术、国际粮食市场来缓解中国粮食问题压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中国在转基因问题上会持谨慎的放松态度,而不会显著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