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企业‘走出去’要确立风险意识,这不仅仅要研究企业自身的风险和效益,还要注重研究项目所在国的风险和效益;不仅仅要研究经济的风险和效益,还要注重研究社会、环境的风险和效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风险。由于历史传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每个国家分别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模式和政治环境。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往往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政局时常不稳,国内的党派之争有可能会导致国家政策、法律的贯彻实施缺乏连续性,政府官员所做决策往往受个人利益或各自选区利益或者党派利益影响,中国企业可能面临因政治权力变更与政策变化等风险。政治风险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首要问题,应对政治风险是长期的系统工程。
二、商业风险
(一)客户信用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欠发达国家,很多国家政府自身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不高,这些国家的很多公司更没有良好的国际评级。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没有明确的信用参考体系。从治理水平来看,这些国家的公司普遍没有发达国家高,即使很多在当地有名的私人公司也存在信用风险,或者因为其股东介入某些政治问题而存在被制裁的潜在风险;国有企业业主受政府影响大,在国家财政状况不良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违约。所以对于业主信用的甄别对于中国承包企业来说是一个难题,需要对当地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多方面的信息。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国际经济疲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市场开发难度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企业间竞争白热化。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既有老牌欧洲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更多的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极为不同。有些国家法律法规
比较健全,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经济环境相对稳定,为企业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一些国家市场封闭,进入难度大,增加了企业投资评估的复杂性,制约了建设成果的合作共享。加之部分国家保护政策和欧美等大型国际企业的强势回归,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风险越来越高。
目前中国企业处于加速国际化的进程中,大量企业开始或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在中国企业之间形成较大竞争。
(三)税务风险。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不同,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都有很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税务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项目的盈利问题,税务工作做的不好,可能会导致本应盈利的项目出现亏损。如何规避境外税务风险,保证中国企业能够稳步、健康、持续的“走出去”,是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汇率风险。不同国家采用的币种各不相同,美元、欧元、人民币或者当地币等币种在合同中均有采用,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项目的收益。当然,汇率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成损失,也可以带来收益。
三、法律风险。近几年,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通过海外投资、并购等方式“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并购过程中,法律风险是影响投资和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涉及东道国的国家安全审查、税法、公司法、劳工法、外汇管理法、会计规则及其他与投资项目相关的法律风险。除此之外,东道国法律风险还包括该国法律变更的风险,以及在签署并购协议时出现没有预测到的法律变更,如提高准入要求、加重税负等,影响并购方利益的情况。
四、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大问题。许多国家民族众多,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多元宗教信仰并存,一些宗教内部还存在不同教派,各民族宗教之间的历史纷争复杂,增加了合作的难度。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猖獗,地区局势长期动荡不安。这些非传统不安全因素的凸显,既恶化了当地投资环境,威胁企业人员和设备安全,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严峻挑战。
中国信保在防范化解“一带一路”项目风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近年来,中国信保在推动中国企业海外业务过程中持续不断探索,特别是在国别市场深度开发和注重整体规划上与电建国际倡导的“规划先行”理念不谋而合,中国信保利用专业和资源优势,在为企业海外项目承保和提供融资支持时致力于关注项目的前景和关联产业的整体发展,注重深度开发具体国别市场时的整体规划布局,在支持企业承揽项目的同时确保承保项目的风险控制,如在规划过程中着重关注项目开发顺序及交织的潜在风险因素等,在项目规划开发阶段帮助企业将风险遏制于萌芽。同时,配合中国信保提供的针对特定国别、特定行业、特定买方的定制化风险评估咨询服务,企业能够更精准地研判风险,制定国别市场和具体项目开发规划。此外,中国信保政策性保险产品结合短期出口特险等产品,为企业保障海外资产安全、转移出口信用风险、补偿经济损失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