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美国华盛顿时间2月2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定,对进口中国铝箔征“双反”税最高超180%,终裁认定的中国企业倾销和补贴最高幅度分别为106.09%和80.97%,且“双反”税率有效期为五年。这是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初裁铝箔之后的最新进展。对此,商务部贸易救济局局长王贺军今日(2月28日)发表谈话称,对美国对华铝箔双反调查终裁决定表示强烈不满,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事显示出中美贸易关系近来日益紧张。2月23日和2月26日,媒体先后传出消息,特朗普希望对钢铁进口实施24%甚至25%的全球性关税、对铝进口实施最高10%的关税,后者比例甚至高于美国商务部建议的最强硬措施,显示了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的强硬姿态。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实施的共4次“双反”调查均涉及中国,其中部分更是直接针对中国,包括:2月22日,美商务部对橡皮筋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月16日,对进口自中国的铸铁污水管发起“双反”调查;2月12日,对进口的大口径焊管产品发起“双反”调查;1月17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原产于中国的塑料装饰缎带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此外,1月30日,美国橡胶联盟公司已向美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进口自泰国、中国和斯里兰卡的橡皮圈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如不出意外,这也将是特朗普政府继续施压中国的工具之一。
中国是遭受美国贸易救济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贸易救济调查最大的目标国。商务部数据显示,自1980年至2016年,美国共对中国产品发起26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累计282.2亿美元。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截止到2017年3月底,尚有正在执行的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税令110个,反补贴税令43个,总计153个。在调查过程中,美方惯用替代国、分别税率、公共机构、外部基准等做法,对中国产品裁定畸高税率,严重影响中国企业对美出口。今后,中美两国的产业格局必然是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中美国际贸易摩擦必然会增多,并呈现高频化趋势。
中国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态度是积极灭火。在2月上旬,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访问华盛顿,意在与对“中国飞速的军事建设和创纪录的对美贸易顺差感到强烈担忧”的美国寻求经济对话,并商定尽早举行第二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2月底,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率团赴美,就中美关系和两国经贸领域合作进行协商。在十九届三中全会期间、“两会”之前的特殊时间点访美,足以显示中国的高度重视。此外,据英媒2月28日报道,中国商务部表示已经终止对美国白羽肉鸡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中国对美方的“贸易示好”信号。不过,特朗普政府是否“领情”,将决定着中美贸易未来的基本走向。
中美贸易下一步会怎么走?是否会演化为两个巨人间的全面贸易大战?在安邦咨询(ANBOUND)的智库团队看来,这更多取决于美国想走多远。由于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要实现竞选时的诺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一直没有停歇。美国的政策出发点,正如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说法,“本届政府的重点是改善贸易协定,这将有利于美国企业和美国工人在多个领域——尤其是美国能源和农业部门具有相对优势,并有可能增加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
面对美国“频频出招”,中国将如何应对成为关注焦点。面对美国可能发动的贸易战,中国也绝非没有办法回应。2000年以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外贸比重尚不足4%;如今,这一比重已经达到14%。在5800多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中,挑出少许贸易对美国进行反制,这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不过,有没有办法只是技术问题,而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则是更重要的策略问题。
作为中国独立的第三方智库,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相信,中国政府可能会从更大的系统来看待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如果是单纯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可以承受可能的损失;但如果贸易摩擦引发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中国更大的战略目标,那么中国将会重新进行策略考虑。在十九大之后,中国将围绕“中国梦”的实现,打响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战役,其中在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从决策层的角度来看,这些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未来更多重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目前阶段,在中美关系这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上保持稳定,减少不确定性,对中国就有了独特的重要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美贸易关系正处于双方基于不同目标而相互试探底线的过程中,我们判断,中美爆发全面的贸易大战的概率不大,中国展现务实的弹性,与美国达成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这在当前是更可能的选择。中美在贸易问题上的纠纷,将是一场底线之上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