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 ??褸?nbsp; 2017年1-8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生产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出口进入平稳增长区间,行业效益水平持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一、总体情况
生产保持高位稳定增长。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在2018年及其以后,深层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在更大的人工智能(AI)领域会如何发展?我们如何能开发出越来越复杂的机器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类?这些都是普渡大学机器学习硬件教授尤金尼奥·库鲁尔塞罗(EugenioCulurciello)关注的问题。请注意,本文的重点并非有关AI的预测,而是对该领域发展轨迹、趋势以及技术需求的详细分析,以帮助创造更有用的AI。当然,并非所有的机器学习都是针对AI的,还有些其他容易实现的目标,下面我们就仔细审视下。
目标
AI领域的目标是通过机器上实现人类和超人的能力,以便让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自动驾驶车辆、智能家居、智能助理以及安全摄像头将是植入AI技术的首批目标,家庭烹饪和清洁机器人、无人侦察机和机器人则是第二批目标。其他目标还有移动设备上的助理,全职陪伴助理(可以听到和看到我们的生活经历)。而AI领域的终极目标是打造完全自主的合成实体,它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以相当于人类或超越人类的水平行事。
软件
在这里,软件被定义为通过优化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构架以解决特定的任务。今天,神经网络是用来学习解决问题的实际工具,其中涉及通过大数据集进行分类学习。但这并不是全部AI,它要求在现实世界中,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学习,也要吸取以前从未见过的经验,常常需要把以前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以解决当前的挑战。
如何让目前的神经网络演变成AI?
神经网络架构:几年前,当神经网络架构发展起来的时候,我们经常认为从数据中自动学习算法的参数拥有巨大优势,而且这比手工编写的算法功能更强大。但我们忘了提到一个小细节,那就是作为“训练解决特定任务基础”的神经网络架构并未从数据中学习。事实上,它仍然是开发人员手工设计的。有鉴于此,目前它成为AI领域的主要限制之一。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去年1月20日,承诺要平衡中美贸易的特朗普总统宣誓就职,上任后立刻将美国从全球化的掌舵者转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领军人,将全球国家划分成顺差国、逆差国两个阵营,强烈指责中国、墨西哥、德国、日本等国损害了美国利益,向世界各国要求“更加公平”的贸易关系。
一年来,中美经贸往来不乏多项重大动作。
有合作,包括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特朗普访华签署2535亿美元大单;当然也少不了摩擦,比如美国对中国的钢材、铝板等产品发起232调查、发起知识产权方面的301调查和“双反”调查、先后否决蚂蚁金服收购美国速汇金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与华为合作销售产品。
刚刚进入2018年,美国国会议员还于1月14日提出提案,要求美国政府机构禁止采购华为和中兴的通信产品及服务。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美贸易总值为3.9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对美出口2.91万亿元,自美进口1.04万亿元,对美贸易顺差1.87万亿元,扩大13%,达到历史新高。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这一数据后,多家国外媒体和机构纷纷预测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我们认为贸易逆差并不是危害美国的毒药,2018年中美贸易仍将在摩擦中前行。
一、2017年美国对中国逆差升高的原因
2017年,美国政府采取各种举措,不断向中国施压,对中国收取惩罚性关税,贸易逆差为何没有收窄?原因如下:
第一、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的形成是历史积累。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经济陷入了痛苦的滞胀,中国经济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如何改革开放。两个国家都需要新的复兴和增长的方法。
美国由于缺乏储蓄和增长,需要依赖中国庞大的储蓄盈余来维持收支平衡。中国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积累了大量美国国债,帮助美国预算赤字提供资金,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柱之一。美国则避开了低水平储蓄、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家庭收入增长疲弱可能引发的危险。
1993年起中美贸易开始由美国对中国顺差转为逆差62.7亿美元,2017年顺差2758亿美元,增长了40多倍。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数据,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使美国物价水平降低了1至1.5个百分点。中美贸易可帮助一般美国家庭一年平均节省850美元以上。40年来,中美双边经贸合作已形成互补的利益交融格局。
第二、美国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出口结构上的选择和限制,进一步导致了逆差的形成。
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初值增长2.6%,前三个季度增速分别为1.2%、3.1%和3.2%,2017年全年GDP增速为2.3%。
外界曾预期美国能维持3%的经济增速,消息公布后这一希望破灭。尽管如此,消息公布当天,1月26日,三大股指再创新高。不过当地时间本周一(1月29日),受累于苹果股价下跌,美国股市从纪录高位回落,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录得约五个月来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
市场预期,未来几年美国借贷规模料将继续稳步增长。此外,美联储周二将召开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市场预计将进一步收紧或释放鹰派信息。
四季度经济增长表现似弱实强
分析认为,美国四季度GDP增速放缓主要受贸易赤字扩大和库存拖累。其中进口额增速又几乎是出口额增速的两倍。净进口额抵消了GDP增速的1.13%,幅度创一年多以来最大。其中12月份商品贸易逆差由前一个月700亿美元扩大到了716亿美元,贸易赤字为2008年7月以来的最阔水平。而库存变化拖累了GDP增速0.67%,为2017年初以来最大。
彭博经济学家Carl Riccadonn和Yelena Shulyatyeva公开表示,四季度经济增速未能如二、三季度表现强劲,三季度的经济表现主要源于飓风影响了净出口和库存,而这两项指标的表现在四季度刚好逆转了,同时拖累了四季度经济增速。
多位分析师人士都指出了此次数据中的亮点,主要为消费者支出、商业和投资增长表现仍强劲。其中消费者支出占到美国经济活动总体的三分之二,且在四季度增长3.8%,为过去三年增长最快,与去年7至9月2.2%的增速比明显增快。伴随失业率降至十七年来的低点,薪酬增长促进了家庭消费支出,税改前景对当季消费信心也发挥了提振作用。特别是工资水平上涨部分,一些公司和州为了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美国富瑞金融集团资深经济学家Tom Simons评论称,仔细看(四季度经济增速中的)细分项其实比总体经济增速的数字表现得要好,四季度经济增速中基本面仍然强劲,特别是消费者和商业领域仍势头强劲,但贸易领域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或将持续得更久。
根据兴业证券测算,如果扣除库存和净出口重新测算,那么在这一前提下可以视为测算美国总需求增速,四季增速则攀升至4.5%,远高于一至三季度的2.5%、2.7%和2.0%。该逻辑的要点与前文Carl Riccadonn和Yelena Shulyatyeva所述一致,三季度受库存和净出口的推高部分源于飓风期间港口遭到破坏导致进口额减少,且库存被动囤积,而在四季度总需求抬升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飓风带来的政府救灾开支和重建,如政府、居民部门贡献较前三季度明显上升,反映了救灾和灾后重建方面的支出,也带动了居民耐用品消费和住宅投资的走强。
兴业宏观首席分析师王涵据此提出了他的担忧,因为由此可见四季度的强劲需求并非主要来源于经济内生增长动能,这意味着四季度的消费高增速在未来可能很难持续,飓风带来的一次性效应短期内带来了增量需求,但伴随着灾后重建进入尾声,居民耐用品消费和住宅投资将首当其冲面临回落。
穆迪公司经济学家Ryan Sweet早前曾在预测中精准估计四季度GDP增速为2.6%,他评论称大家不必太过失望,这个数字离前景凄惨还差得很远,商业和投资增长步伐依然强劲。“但我们(的心态)有点被之前数个季度3%以上的增长率宠坏了,(大家要有心理准备),那样的强劲增长终究是告一段落了。”
2018年增长3%仍面临挑战
如果说2017年的美国经济是“喜忧参半”,那么展望2018年的美国经济亦非一片坦途,尽管有减税、新政红利等利好因素,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解,市场人士认为特朗普要达到他的经济持续增长3%的目标,仍然充满挑战。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就曾提出质疑,美国经济本轮复苏长度已经是史上最长,未来仍持续多久值得怀疑。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2018年美国全年GDP增速应在2.8%,利好因素在于税改为扩大消费支出提供支撑;2017年年末美国劳动参与率仅为62.7%,处于近四十年来的低点,证明劳动力市场仍存在改善空间。但未来实现3%的经济增速难度较大,2000年以来美国年均GDP增速为1.96%,这一潜在经济增速与其增长目标存在约1个百分点的差距。宏观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能在短期内影响经济波动,但难以改变长期经济走势。后者主要取决于人口、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如果说环比增速更为反映季节性和短期趋势,同比增速更能反映长期趋势,王涵在研报中测算了四季度同比增速,回顾2016-2017年美国名义GDP同比增速,自2016年二季度触底之后不断上行,四季度攀升至本轮复苏的高位4.4%,已经接近前一轮复苏增速的高位。他认为,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易下难上”。
美联储加息步伐是长期实现3%增速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另有一位券商分析人士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称,美联储在经济出现过热迹象之前恐怕会以更大幅度、更高频率的加息来“降温”。
乐观者对各项利好因素充分反映在经济基本面信心较足,东北证券宏观组组长沈新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解释称,鉴于美国国内需求的旺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也非常强劲,在税改的刺激下,未来补库存需求将反弹。2018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国国内政策刺激下,美国经济增长依然有保障。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亦对21世纪经济报道称,2018年美国经济前景仍较为乐观,主要是受惠于税改,不仅能惠及企业投资还能惠及个人收入和开支,加上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增强,环球金融市场气氛向好并屡创新高,货币环境仍大致宽松,预期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略微加速。
房地产补库存、个人消费及私人投资或带动全年经济增速走高,且通胀水平亦可能稳步回升,某不具名的市场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称,2018年美国房地产有望加速补库存、实际利率大概率进一步回落,叠加新政红利和税改等因素,今年美国个人消费及私人投资增速均有望明显回升,预计全年实际GDP增速在2.8%-3.0%之间。美国年内CPI同比高点有望升至3%附近。
她提示接下来一年中主要需要关注的风险点有两点,首先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超预期,海外无风险利率加速上行,抑制通胀和经济增长;其次,税改影响超预期,导致资金及制造业回流美国,并推动美元强劲回升,压制资源品价格,抑制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