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并购摩擦将会加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2-17 阅读次数:73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对于正在追求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的中国来说,在国际半导体产业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战略级的梦想。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200亿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但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只占10%。中国芯片产业每年进口需要消耗2000多亿美元外汇,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一个长期无芯的国家,只能被动地选择全球产业链的下层位置。国内企业制造的芯片普遍是“傻大黑粗”,而且成本也无法降下来。刺激中国政府的是,未来中国公司如果不建立自己的产业核心技术体系,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产业安全也将没有保障。根据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的跟踪研究,中国在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没少投资建设,发展了近20年,无奈差距太大,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多年投资未见显著成效,“佼佼者”如中芯国际也未能在国际市场站住脚。自建不成,中国公司调整策略转向资本并购,希望通过收购来获得发展芯片产业所需的技术。不过,这一策略目前也受到美国的压力。据《纽约时报》网站不久前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拒绝批准中国公司的一宗并购交易,在这笔并购交易中,中国投资者拟出资29亿美元,收购荷兰电子企业飞利浦旗下一家公司的控股权。飞利浦公司1称,将终止20153月的一份协议。按照协议,飞利浦旗下从事汽车和发光二极管原件业务的公司LUMILEDS的多数股权,会出售给由中国投资者GO SCALE CAPITAL和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组成的一个财团。该公司称终止协议的原因是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提出了担忧,这个委员会负责审查外国在美国的投资是否会给国家安全带来风险。此次交易受阻颇为罕见,突显出美国日益担忧中国为取得半导体专业技术而采取的行动。美国媒体称,中国正投入数十亿美元,大力推动研发自己的微芯片,这项行动可能会增强该国的军事实力及其本土科技产业。据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介绍,该委员会担心飞利浦这笔交易,主要是因为一种叫氮化镓的半导体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造用途广泛、性能强大的新一代微芯片。中国企业收购境外半导体公司遇阻并非一例,此前清华紫光集团收购美国半导体公司美光及台湾半导体公司()先后被拒,相信也与外界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目标有关。现在的信号已十分明显,未来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境外投资与并购,将会受到美国越来越严厉的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