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在互联网公司的冲击下,传统的短彩信、语音等业务遭到重创,寻求数字化服务转型似乎成为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为此,中移动将希望寄予在了新组建的咪咕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按照规划,咪咕公司是中国移动面向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和动漫等内容的唯一运营实体,互联网公司则定位於渠道分发,不引入内容。但令人吃惊的是,被中国移动委以转型条曲线重任的咪咕公司却留不住自己的人才。据报道,咪咕公司负责人戴和忠已于近日提交离职申请,他将很有可能加盟目前中国最大的电视剧制作和发行机构华策影视集团,负责旗下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而这也仅仅是中移动已经掀起的离职潮中的最新一例。去年12月,中国移动香港公司董事长林正辉离职,去任中信国际电讯公司执行董事和行政总裁;年初,中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市场部副总经理徐刚、互联网公司(筹建)业务一部总经理杭国强相继辞职。对于中移动人才流失的原因,有内部人士认为,未能按照市场化规律运作是一个主要原因。以咪咕公司为例,最初计划采用市场化的激励与薪酬机制,机构设置要去行政化,并可能在後期引入混合经济所有制,条件成熟时择机上市。但在近一年的发展后,中国移动的体制包袱以及内部异见的困扰,导致咪咕公司距离真正的互联网化、市场化、去行政化的独立运作仍存较大距离。在人力及薪酬管理方面,中移动依旧像对待其他子公司一样对咪咕公司采取“双控”策略,针对工资总额与工资水平双重调控。运营层面来看,关於数字内容运营主体的争议和矛盾一直在咪咕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之间存在,互联网公司并不甘心只做渠道分发,因此两个公司“打架”不可避免。用中移动内部人的话来讲就是“左手打右手,相互掣肘”。思考中国移动遇到的以上问题,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术业有专攻,传统电信运营商在增值服务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不比那些专业公司来得更强,踏踏实实做好基础电信服务,也许是更优的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