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近日,上门保养类创业公司博湃养车突然了停止了全部服务,据媒体报道,该公司资金链断裂或已倒闭。博湃养车的在上门保养领域的市场份额一直很大,可以说拥有绝对优势,因此它得倒掉也极具样本性:与大多数上门O2O创业公司类似,博湃养车想要践行“滴滴”的路子。用低价甚至是补贴的方式来迅速圈占用户,再用第一的市场份额去融下一轮投资,再圈用户迅速扩张;然而自下半年开始,资本对于O2O的补贴模式开始抱以谨慎态度。几家上门保养公司都在启动C轮,但没有一家达成。而经过了融资失败后的博派,前期的大摊子反而包袱,之前迅速扩张的订单也并未降低边际成本;据媒体报道,博湃“基本上是接一单赔一单”,“上门保养成本比4S店高,做一单赔一百多块”,而1400多名员工每个月单工资就有六百多万。对此,博湃也曾尝试了转型,希望将用户引至利润高的汽车钣喷服务上;但这并未将博湃从泥潭中带出来,反而加重了它的困境;钣喷作为一个更低频的业务,毛利虽高但业务量上不来;在自建了两三个体验店之后,博派的钣喷业务量没有达到盈利平衡点,反而“型转完了也彻底没钱了”。事实上,在资本寒冬的大背景下,博湃已经不是第一个转型或关停业务的O2O项目,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洗车O2O全体阵亡之后,与洗车高度相似的上门保养也正在被证明极有可能是个伪命题。今年上半年,在资本的压力、诱惑下,汽车后市场O2O试图通过疯狂补贴抢用户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免费”之所以在互联网里成为一种战略,是因为互联网的成本是固定的,越多的人用,边际成本越会趋近于零,这样免费才能成为一种战略,而在O2O领域,这一法则并不适用;此外,传统的商业逻辑认为,客户感受到产品的特殊优点自然而然产生使用惯性,从而转化为黏性转化为流量,这是一种类似于播种而后收获的天然法则,而在这一轮互联网浪潮“补贴”+“烧钱”的毒瘾里,创业者似乎都丧失了等待用户自然感受的耐性,沉浸在迅速扩张的神话里不可自拔,而这种浮躁值得整个行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