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国内火电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恶化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11-23 阅读次数:811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近日,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发布《中国煤电产能过剩及投资泡沫研究》并指出,以煤电为主的火电项目大跃进式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造成超过2亿千瓦的装机过剩和7000亿元投资成本浪费,这一数字相当于2014年中国GDP总值的1%。“2014年火电设备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创出1978年以来的新低。但这种信号并未得到电力行业的重视;今年新建的火电规模并未放缓,火电的在建规模依旧在不断增长。”作为报告的主要作者,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袁家海表示,如果这种非理性的发展得不到控制,煤电的产能将出现明显的泡沫,煤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将面临大幅恶化。袁家海称,2015年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仅为0.8%,这一数字对比“十二五”初期将近12%的增速,相差甚远。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全社会整体用电量很大程度上将会延续电力需求增长放缓的态势。但火电建设仍“马不停蹄”。据不完全统计,单2015年环评受理、环评拟审批及环评审批的煤电项目,其规模就达到了1.23亿千瓦。这一数字已经接近2012年~2014年煤电环评批复煤电项目总量的近八成(不包括热电联产项目)。从2015年前三季度的火电装机速度来看,依然保持了4.3%的增速,且有在第四季度超越这一数字的趋势。即使煤电的装机增速会略小于4.3%,但也已远超全社会用电量仅0.8%的增速。“其带来的后果,就是火电机组运行小时数的持续降低,乃至对整体电源的平均利用小时数的不断挤压。”袁家海指出,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统计结果看,火电设备的平均利用小时数已从2014年让业界瞠目的“自1978年以来的最低值”4706小时,进一步缩减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3247小时,预计2015年火电利用小时数将进一步降低到433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