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国内知识产权抵押痼疾依然难解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10-29 阅读次数:800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中山试点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已有3年,通过这种抵押物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的转变,支持更多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据媒体调查发现,推广3年多来,由于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难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中山累计只发放了2.41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每年都仅有少数几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抵押成功获得贷款。据报道,对于知识产权抵押贷款这种创新模式,多数银行的相关人士表示,政府政策支持到位,力度也足,但知识产权的评估程序比较繁琐,风险成本比较高。由于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不像固定资产那样容易估值,这也成了阻碍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的绊脚石。“政府推广力度很大,但是银行也有自己的风险考虑。”一家商业银行信贷部负责人称,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即使有相关评价机构的评估,知识产权评估的价值高低、参照物是什么,尚没有一定的标准。加上国内知识产权交易制度不完善,因此大多数银行也仅把知识产权质押作为“锦上添花”的手段,普遍认为企业要有具体的有形资产抵押才能降低风险。据报道,这一问题也不止出现在中山,因此不少城市在推广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的过程中,也尝试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降低银行的风险,撬动更多的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