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三量齐增”凸显中国传统粮食安全观问题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10-09 阅读次数:91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今年中国夏粮实现“十二连丰”。去年,中国粮食生产量连续两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与此同时,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今年前7月进口粮食7256.8万吨,同比增加22.4%。对于中国粮食呈现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表示:“进口增多,并不是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主要是国内外粮食的巨大价差所致。”2004年以来,中国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借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随着收购价的逐渐上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跟着水涨船高。而近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却掉头向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明显。从2012年起,国内粮价开始逐渐高于国际市场。目前,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到今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粮棉油糖等进口不断增加,出现了“边进口、边积压”“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现象。我们认为上述现象凸显了中国传统粮食安全观所导致的高成本。安邦一向提倡基于全球市场和市场体系建设来解决粮食安全。更重要的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关做法,破坏了国内粮食市场的有效性,产生了大量财政成本和环境成本。市场机制缺乏,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就失去了拉动力,就更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