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关注“隐形失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22 阅读次数:782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当前,就业形势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目标,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这对判断整个经济形势至关重要。我们发展经济,最基本的还是保障就业。有就业就会有收入,老百姓就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 而中国总劳动力供需比自2011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以下,显示出总体紧俏的就业市场形势。这也成为支持中国稳健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2014年,尽管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中国政府却主要专注于使经济去杠杆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个看似有弹性的就业市场。不过,有专家认为,在总劳动力供需比之外,还应当关注隐形失业带来的风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指出,“隐性失业”(指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缩减)一直在上升,自今年年初以来由拖欠工资引发的抗议活动较为普遍。一方面是劳动力供需比紧俏,另一方面是“隐性失业”恶化的诸多迹象,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性差异越来越大。那些依赖重工业的地区受到增速放缓的冲击比其他地区更剧烈。举例而言,随着煤价的暴跌,靠煤吃煤的山西省2015年第一季度名义GDP同比萎缩了3%。因而这些地方的就业市场比其他地区差,但这并没有体现在劳动力供需比中,该数字侧重的是大城市和富裕城市。至关重要的是,公司的商业环境对其招聘计划的影响将滞后三到四个季度,近似于工业利润变化(衡量商业环境的一个替代指标)与城市家庭收入(衡量就业市场的一个替代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鉴于工业利润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稳步下滑,意味着就业状况应该会在今年下半年继续恶化。近期的政策转变是调整宏观政策的一个尝试,从去年仅仅关注去杠杆化,转向既注重去杠杆化,又保障未来几个季度的GDP增速,以期抢先消除就业市场预期恶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