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中国外贸持续失速值得警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08 阅读次数:76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进入2季度,中国的外贸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海关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97万亿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万亿元,下降2.8%,降幅较4月份继续收窄3.4个百分点;进口8033.3亿元,下降18.1%;贸易顺差3668亿元,扩大65%。5月的外贸数据在安邦的预期当中。我们5月上旬便已调研指出,国际贸易环境继续恶化,出现了国际国内需求同时萎缩的情况。
      从出口的角度看,5月出口降幅为2.8%,比4月份的出口降幅收窄3.4个百分点,表明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出口下滑的态势有所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口形势乐观。5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5,较4月份回落0.9,连续3个月下滑,表明今年年中中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中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8.1,回落1.4;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均回落1.9至37.7、44.1,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则回升0.6至26.8。要想稳住出口形势仍需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同时,年内美元升值的长期趋势不变,由于人民币与美元的“软挂钩”,人民币依旧是强势货币。而出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加入SDR篮子等考虑,政府也不会通过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来刺激出口。
      在进口方面,进口总值下降18.1%,降幅进一步扩大,表明改善进口的难度比出口更大。事实上,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进口,并从6月1日起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这表明中央已经高度重视进口疲软问题。不过政策起效有一定的时滞,短期效果仍有待观察。进口额的下降,首先在于主要进口商品价格的普遍下跌。前5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砂3.78亿吨,减少1.1%,进口均价为每吨399.1元,下跌45.8%;原油1.34亿吨,增加4%,进口均价为每吨2558.4元,下跌46.6%;煤8326.4万吨,减少38.2%,进口均价为每吨392.1元,下跌20.2%;成品油1268.9万吨,减少1.8%,进口均价为每吨3049.6元,下跌37.9%;初级形状的塑料1107.3万吨,增加3.2%,进口均价为每吨1.06万元,下跌14.2%;钢材548.6万吨,减少10.3%,进口均价为每吨7201.9元,下跌5.7%;未锻轧铜及铜材189.6万吨,减少12.5%,进口均价为每吨3.97万元,下跌12.5%。此外,进口粮食4513.4万吨,增加9.5%;其中大豆2706.9万吨,下降2.7%,进口均价为每吨2792.8元,下跌22.8%。其次,进口下降表明国内需求疲软,进口意愿不强。内需不振反映在大部分主要进口商品数量的下降上。
      1-5月合计,中国进出口总值为9.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0.8%;进口4.07万亿元,下降17.2%;贸易顺差1.33万亿元,扩大2倍。分国别看,对美国、东盟出口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下降,与当前各国经济形势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相符。从当前外贸形势来看,全年6%的外贸目标恐怕很难实现。在5月底,商务部外贸司商务参赞支陆逊已表示,外贸增速短期之内难以保证会扭负为正。“短期看,外贸形势有两大支持要素,一个是外需,另一个是比较优势,外需长时期都是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比较优势也在逐步削弱。”国务院副总理汪洋4月在辽宁调研时表示,要尽快遏制外贸下滑势头,防止由减速变为持续失速,大力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为外贸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上半年的总体形势来看,稳定外贸,尤其是扩大进口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后期可能会有更多的支持政策出台。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5月份的外贸数据依旧疲软,出口跌幅继续收窄,但进口跌幅远超预期,全年的外贸目标恐怕很难实现。稳外贸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