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失心”困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05-24 阅读次数:89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受制于供应能力不足的制约,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带给国内动力电池配套商的,可能更多的是忧虑,而并非惊喜。在新能源汽车真正迈向产业化的关键关口,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却面临“被落下”的风险。目前,国内整车除了比亚迪拥有自己的电池厂以外,大多以采购的方式解决电池问题。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由于规模小,电池的问题尚未暴露,但随着去年新能源汽车开始大幅增长之后,动力电池行业逐渐显露各种问题。首先是产能不足。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一次论坛上 “吐槽”,奇瑞电动车的销量主要受制于电池供应。“销量涨得不算太猛,因为电池供应完全跟不上,这是以前没想到的。”第二是质量问题,国内本土的动力电池以前都是小批量,为客户样车配套。但当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需要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就会有问题。例如三星SDI三元体系的循环寿命可以做到5000次以上,而国内目前最好的电池也只能做到3000次。与此同时,由于日韩企业采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因此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都远在国内企业之上。因为国内电池生产能力瓶颈,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家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外厂商。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大单基本上流向了日韩的企业,以LG为例很多企业都与它合作,用它电池的包括上汽、一汽、长安、东风柳汽等多家企业。随着LG化学、三星SDI、SK、波士顿等国际电池巨头在中国大规模量产,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必然会受到较大冲击。如果这一问题不能解决,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规模的井喷,最终可能为国外电池企业做“嫁衣裳”,导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失心”,重蹈在重大装备领域核心零部件能力缺失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