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自2014年6月以来,美元在外汇市场上一枝独秀;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在强势美元和油价暴跌的双重作用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从2014年6月起都开始大幅贬值。北大国研中心教授苏丹与社科院世经政所教授张明近日在《中国外汇》联合撰文指出,三种类型的新兴市场国家在未来受到的冲击可能最大:第一,对大宗商品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巴西、沙特、委内瑞拉等,受到的影响可能会很大。目前OPEC一揽子价格、WTI价格和Brent原油价格均在每桶50美元左右徘徊。与2014年6月份每桶110美元左右相比,国际油价几乎腰斩。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无疑会对资源出口型新兴市场造成显著负面影响,造成贸易条件恶化、出口收入下降,一方面使得这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经济增速下滑和金融市场动荡。俄罗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原油出口。一旦原油价格暴跌,卢布就很难摆脱大幅贬值的宿命。第二,国际收支状况较差的新兴市场国家,例如土耳其、南非、巴西等,也会面临较大冲击。强势美元及其背后的美联储加息预期,将会增强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从而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短期资本外流的局面。但强势美元和油价下跌在短期资本流动方面的具体影响,会因为各国在经济基本面以及应对资本外流的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出现分化。经济基本面较好、保持着经常账户顺差的国家,例如中国与大多数东南亚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可能较小。而对于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率较高、过去几年国内信贷增速较高的国家而言,则可能面临资本持续大量外流的局面。资本持续外流不仅会造成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下跌,而且会加剧本币贬值,造成贸易条件恶化与外债负担加剧。此外,由于本币贬值造成进口成本上升,这些国家还可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带来的“滞胀”压力。上述因素都可能进一步加剧资本外流,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第三,试图维持本币对美元汇率稳定的经济体,例如实施盯住美元固定汇率制的一些国家与地区(例如中国香港),也可能面临显著负面冲击。对于这些经济体而言,本币将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快速升值,从而显著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造成贸易顺差下降与本币汇率高估,这不仅会对经济增长与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能会形成金融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