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 ??褸?tyle="text-align: left; padding-bottom: 0pt; line-height: 18pt; margin-top: 0pt; padding-left: 0pt; padding-right: 0pt; margin-bottom: 15pt; background: rgb(255,255,255); padding-top: 0pt" class="p16">各县(市)区经信局、各管委会经发局:
为贯彻落实《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决策部署改进政府招标采购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甬政发〔2012〕90号)和《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若干意见》(甬党发〔2014〕14号)等文件精神,加大本地优质产品市场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政府及国有投资项目使用优质地产产品,充分发挥政府及国有投资招标采购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市经信委将编制《2015年度宁波市自主创新产品与优质产品推荐目录》,现将推荐目录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企业条件
1.在宁波市行政区域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制造企业;
2.企业已正常运营三年以上,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两年内无重大安全、环保、卫生、劳动、纳税、信贷、质量、知识产权等不良记录;
3.推荐目录的有效期为一年,上年度已列入推荐目录的企业,本次需重新申报。
近年,中国选择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半导体产业等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航空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卫星装备制造、物联网相关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子行业,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之相比,半导体产业是中国已投入巨资、但仍然未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短板。中国对半导体的需求占全世界总需求的45%,麦肯锡公司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和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2012年统计数字均显示,中国大陆90%以上的半导体需要从美国高通和台湾联发科技等厂家进口;去年的进口额为2320亿美元,超过当年原油的进口额。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开始全力以赴培育和强化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根据国务院6月公布的一项目标,中国力争明年将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销售额提高到35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0%。我们注意到,在强化国内企业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在海外并购。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半,中国半导体企业宣布的大型并购案共有五项,累计金额达50亿美元。对此,发达国家表示了足够的警惕。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日前发表题为《中国力夺半导体霸权》的文章称,中国扩大规模和获取知识产权不仅可以强化国内产业,而且能够摆脱对美国和韩国等地产品的依赖。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一样,预计中国企业将借助低价优势首先在低端领域发起攻势。据彭博社报道,北京清芯华创公司计划投资17亿美元,用于收购美国摄像头传感器厂商豪威科技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处理摄像画面的半导体,被用在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上。上月,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公司江苏长电科技公司提议以7.8亿美元收购陷入亏损的新加坡同行。据了解,上述并购均将使用中国政府的资金。麦肯锡公司首席战略专家克里斯-托马斯也指出,中国过去一直在试图做大半导体产业,但目前的收购行为更具组织性。据该公司估算,中国政府在未来5-10年内有可能累计出资1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推动本土市场和帮助民间企业进行收购。我们注意到,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能源企业的步伐有所放慢,但今后很可能在半导体领域加大并购。有外资对中国在海外市场的半导体并购感到担心,认为中国大陆企业规模的扩大将对海外半导体企业构成威胁,尤其是从事半导体设计的美国和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日本大和证券公司资本市场分析师利克-休说:“中国企业咄咄逼人,正在低端领域蚕食竞争对手的份额,并且在觊觎一些高端领域。”外资过高估计了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上的国际竞争力和企图心。半导体产业毕竟不是靠国家工程就能成功的,除了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还要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市场拓展能力。中国从国家层面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实际上已接近20年时间,但最终仍未能扶持一家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能否通过资本收购来帮助中国做大半导体产业,目前仍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