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水安全形势严峻制约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20 阅读次数:123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当前的空气污染因为雾霾天气的出现而备受关注,而实际上水安全在经济增速加快的当下也日益严重。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对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开展调研后,如此评价当前京津冀地区的水安全,“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水生态严重受损,三者交互影响、彼此叠加。”在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仅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表水劣V类(丧失使用功能的水)断面比例达30%以上,受污染的地下水占1/3;平原区河流普遍断流,湿地萎缩,功能衰退。京津冀如此,全国亦然。《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质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和极差。再看湖泊。国控重点湖泊中,水质为污染级的占39.3%。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白洋淀、阳澄湖、鄱阳湖、洞庭湖、镜泊湖赫然在列,滇池水质重度污染。而且,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或大面积缩减,“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湖面大幅缩小,“水情即省情”的湖北湖泊面积锐减、湿地萎缩。现实是沉重的,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代价已经凸显,这会显著制约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