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亟需立法规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12 阅读次数:101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从概念走向落地。据住建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有超过400个城市公开宣布建设智慧城市,在地理范围上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不过,概念虽已逐渐落地,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整合大数据是“桩基工程”,目前为止,大多数城市的数据都是放到各个委办局信息化数据当中,每个委办局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买自己的软件、硬件和服务。但问题是,这些数据彼此之间是不能够互联互通的,导致一个城市内部形成若干个信息孤岛,不利于整个城市运营管理。全国政协基于大数据的调研也显示同样的情况。据介绍,由于技术规范不一致、准确性和一致性差、安全责任不明晰、目标利益不协调等,各地方、各部门成为信息孤岛。以某地级市为例,相关系统设计的信息采集重叠率达到82%,信息不一致率达到27%,信息不完整率达到43%,存在大量的重复投入和信息盲点。与此同时,大数据应用的标准、评估、分析等技术研发均有待推进,现有的信息安全手段难以满足大数据应用的安全要求,有关数据产权、数据公开、数据使用、数据安全等方面也存在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建议,为促进中国大数据产业乃至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摸清底数,凝聚共识,尽快将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把数据主权纳入国家核心利益范畴。与此同时,确立大数据技术进步和产业培育的发展路径,纳入“十三五”规划,并制定专项规划。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基础上,可以制定《政府信息数据公开法》,保证政府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限度公开,明确公开数据的条件、规范和保障。此外,还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数据法律体系,比如加快制定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政府保密数据采集、使用和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制定关于数据产权归属、转让和涵盖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检索、授权应用等环节的法律法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