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中国企业正在大规模地走向国外,正走在日本企业曾经走过的路上。但日本企业并购失败的经验应当引起重视。直接并购外国尤其美欧国家的企业,是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但遗憾的是,由于不擅长并购战略,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大项目,成功案例仅为10%,绝大多数都事与愿违。从13个持续10年以上的海外并购项目来看,其中有6个黯然收兵,剩下7个则面对巨额亏损在硬扛着。早稻田大学的一位教授如此分析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状况:实施并购的企业往往根本没有推进海外并购的战略。其实,这些老总往往是被银行或证券公司忽悠的:“其他公司也在打算并购这家企业哦,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眼下日元升值机会难得!”总之是被说得天花乱坠。可真要是那么好的项目,人家怎么会愿意放手呢?那些被推荐项目的开价都高得离谱,并购的日本企业屡屡成为冤大头。这些项目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为欧美企业所看不上的,在欧美无人问津后才向日本兜售。并购后,日方企业往往委托对方继续管理经营,但却始终难以提升经营业绩。一旦出了事再来翻阅合同,这下傻眼了:居然没有任何有关赔偿的条款!而日本企业老总往往是前任指定后任,后任若上任伊始就抛售被并购企业,那就等于否定前任,岂不是太不给面子?于是就先放一放,遂又丧失了甩包袱的最佳时机。日本的海外并购之所以成功率极低,还与这些并购企业的指导思想有密切关系。美国的思科公司、苹果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企业都频频实施并购战略,那些企业都有专业的并购部门,积累了丰富的并购经验。而日本企业也许10年中也未必能遇到一次并购,很多企业高管在任内最多就碰上一次,根本无法积累经验。美国企业从并购小企业起步,而远隔重洋的日本根本就不掌握那些小企业的信息。美国相关人员在聚餐之际,在闲聊中就可得到大量这类信息,这是不善于交际的日本企业员工无法效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