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中企“走出去”要应对法律文化的“软冲击”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10-10 阅读次数:1063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2014年很可能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转折之年。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不久前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中国2013年吸收外来投资1240亿美元,但投向海外约1000亿美元。今年以来中国资本“走出去”增长明显,有可能出现中国海外投资超过吸收资本的境况。但在具体投资层面,中国企业需要应对的风险不只有投资环境、政策变动,还有因法律、文化差异带来的“软冲击”。在这方面,中企已经吃过很多亏。当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OVEC)赢得从华沙到德国边境公路的建造合同时,国内将其誉为中国承包商在欧洲达成交易的典范。但在中海外成本超支和屡次违反当地劳动法之后,波兰政府在2011年取消了合同,当时该项目开工还不到两年。最令中海外感到困惑的是波兰的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在公路下方必须为野生动物修建隧道,还有一次要停工两周,以便让青蛙、蟾蜍和蝾螈等7种珍稀动物搬家。这场挫折在中国商界广为流传,预示着中国投资者在欧洲经商或收购时面临的法律和文化问题。过去中国企业“走出去”往往是通过承包工程的方式,随着更加多样化投资方式的扩展,中企必须正视由于法律、文化差异而带来的潜在风险,毕竟如果能把投资的根基打牢,从而实现可持续收益才是对外投资的理想目标,而这就需要对当地的法律和文化熟知并适应,以此避免可能出现的“软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