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短期心态和不当补贴会毁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9-15 阅读次数:1086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上市,整车企业研发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弱势,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心文表示,整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很少做到全产业链自行打造,因此,国产纯电动车多是通过数万个核心、非核心零部件的外部采购来完成。刘心文表示,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理解远远落后于整车厂商,很多供应商对主机厂商量产新能源汽车持怀疑态度,更不相信后者会保持长期采购订单,短期心态明显。他们抱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心理,对整车厂漫天要价。奇瑞就遇到这样的事情。其纯电动汽车电机中一根成本为几十元钱的电线,拿到的批发价近200元。“后续修理需要原厂配线,供应商可以要价到2000元。”此外,同时不够审慎的补贴政策容易造成行业发展路径的扭曲。例如,20139月,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规定,10米及以上纯电动客车最高补贴仍为50万元,而超级电容、钛酸锂快充纯电动客车定额补贴15万元。35万元的补贴差额,使得钛酸锂快速大巴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但这个规定被部分业内人士质疑是在保护落后的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反而打压了好的技术路线(钛酸锂电池)。我们认为,短期心态和不当补贴可能会毁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业。短期心态导致企业不重视原创的研发,不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的低附加值部分。同时,对国外在各个环节掌握核心技术的厂商高度依赖,即使实现了所谓“弯道超车”,也是建立在对外资的高度依赖上,就如中国的手机行业,尽管国产手机已经占据领先的市场份额,但核心技术依旧受制于人,利润也被外资企业瓜分。还需要政策部门重视的是,补贴政策一定要慎用!因为补贴政策是拿财政资源做指挥棒,引导企业发展。如果政府补贴政策不当,或干预得太细,就容易造成发展路径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