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中国加快参与南极地区的利益竞争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2-28 阅读次数:1180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南极大陆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约等于1.5个中国陆地面积。1955年,美国、比利时等12个国家代表在巴黎达成共识,暂时搁置各方对南极洲提出的主权要求,于是,科考站的建立、环境保护区的划定被认为是新的利益争夺的手段。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郭培清表示,运用科学、环保等途径捍卫自己在南极的权益,“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一种软控制”。截至2013年,来自20多个国家的科考队已经在南极建设了超过150个科考站,在南极拥有最多科考站的是阿根廷,美国拥有6个科考站。如果中国完成建5个科考站的计划,将超过英国、澳大利亚,排在美国之后。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用于南极科考的经费从约1.2亿元增长至3.3亿元,同时,正在研制用于极地科考的破冰船和直升机。不过,中国的科考实力还有待加强。美国的麦克默多站夏季考察通常能够聚集2000名-3000名科考人员,即使冬季也能支持四五百人越冬科考。中国的中山站、长城站,仅有约25人。在南极,先建站的国家对其周边领域更有发言权。有时,当别国的科考队想在这个区域开展考察时,需要征得科考站所有国的同意。这是国际法中的习惯法,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辐射区的面积没有明确的划分。而保障能力越强,科考开展的范围越广,辐射半径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