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警惕中国制造技术与西方的差距加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01-23 阅读次数:1124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智能性生产模式开始进入中国。在长沙市广汽菲亚特的厂区,有着一条完整“白车身”(BODY IN WHITE,即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上分布着250个机器人,它们被有序地分配到每一个单元的特定工位,高低旋转、全方位开工。整条生产线上看不到一个工人,取而代之的是每一个工位的机器人相互合作。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程部经理丁裕冬称这是当年交付的最大规模,也是难度最大的项目。丁裕冬和他的团队要做的是完整模拟所有的白车身作业单元,从点焊到螺柱焊、激光焊等每个工作单元。据悉,这个项目的核心设计,是18台机器人同时在一个焊接工位工作。“这个18台机器人工作台的复杂性,相当于一个常规面积的工位,18个人同时在上面工作。”每个机器人的个头比人还大一点,而且有些机器人在同一个区域焊接,所用的焊枪型号也不同,所以在一个时间点上需要错开。菲亚特针对这个焊接工位的设计产能是49秒钟完成所有工作,包括焊接、闸具关闭、车的传输。这意味着所有机器人程序都需要事先编好,而且要避免互相之间的通讯错误和干扰,用软件在电脑中模拟清楚。据悉,项目有超过1/3的时间是在办公室和电脑软件中完成的。为了解决多个机器人手臂之间的协调工作,单个工位的设计和模拟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反复修改。而模拟的过程还包括“虚拟式生产”,即把所有信号和机械的动作协同模拟出来,因此,模拟过程不再是单独每一个环节的模拟,而是把整个生产过程在软件中进行仿真预演。要实现“虚拟式生产”,还需要将电气工程师、仿真工程师、机器人工程师三个部门的人员组织在一起工作。通过“虚拟式生产”,柯马节省了60%的试验成本。制造业的数字化、虚拟化正在彻底改变人们制造产品的方式。为此,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以及美国都打算大幅提升工业产值。继去年年底,美国以通用电器(GE)为代表的企业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后,在今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上,德国政府和工业界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关键是将软件、传感器和通信系统集成于所谓的物理网络系统。在这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汇之处,人们越来越多地构思、优化、测试和设计产品。而今天知道的生产线设计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惊叹。不幸的是,2013年中国的工业投资增幅实际在下降,中国的制造业会不会距离世界先进国家越来越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