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中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并非长久之计。在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研究亚洲经济的研究员德里克·西瑟斯(Derek Scissors)看来,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2006年6月,中国拥有69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一笔不错的投资——收益率在5%以上。而现在的收益率几乎为零,风险也更高。因为中国缺少其他选择,中国还在买入美国国债,到9月底,中国把超过2万亿美元(国家银行中还有8000亿美元)用来购买美国国债。他认为,中国有五个方法减少对美国国债的依赖,但每个都不轻松。一是卖掉美国国债,购入替代投资,比如以其他货币或黄金标价的资产。但有两个问题要考虑,首先是谁会花大笔美元买入中国手中的债券从而把自己的货币推高;其次是为了寻找买家外汇局必须提供更多折扣。二是开放资本账户。中国对资本进出的管控限制了国内实体使用美元的能力。问题是取消资本管控有可能导致国内资本自由流出国外。如果原本被控制的储蓄大量外流,将迫使央行疯狂重新调配储备来贴补国家财政,这至少会暂时损害国家对金融体系的控制。三是在人民币上反向而行。假如中央能完全放开人民币的汇率,中国储备的积累可能会大幅放慢。但对已有的国债却不会有影响。这就要求全面改变做法,让央行出售外汇,买入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减少过剩的储备。从原则上说,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从实际上看,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四是在国内也反向而行。可以减少对国内生产的补贴,以及推动旨在再平衡消费和投资的改革都。同样这也不会对现有的储备有任何影响。五是指望一个新的大国加入全球经济。国家开发银行在全球投资各种开发项目,对储备的减少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可以作为一种模式。朝鲜半岛的统一和伊朗国际地位的恢复被视为是中国投资的大好机会,足以让中国挣脱美国国债的枷锁,但不现实。作者坚信,在一个时刻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上,相互确保摧毁的局面无法永远持续下去,中国很快就需要选择这些策略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