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不恰当的出口商检是制约外贸的“恶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7-25 阅读次数:1202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下滑明显,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考虑采取措施支持外贸。一般人想到的就是加大出口退税并保证及时到位,这是由财政补贴的“硬支持”措施。不过,还有其他更有效的“软支持”措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指出,“目前出口退税已经处在顶部水平;汇率方面,国家外管局已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单;那么从贸易便利化的调整空间来看,最有可能在商检和海关方面作减法。”与其免收出口企业的商检费用,还不如减少商检目录,这样企业就松绑了。同时,对于资质优秀的外贸企业给予减少开箱开验的便利。据了解,目前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种类(法检目录)和商检内容有高达80%-85%是不适宜的,加之检验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存在诸多缺陷,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中国贸易便利化的最大阻碍。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说,进行大规模出口商检完全没有必要。虽然国际规则并没有禁止一国政府进行出口商检,但中国政府代替国外贸易商和外国政府,去检验我们的出口商品质量,大大降低了货物流通效率、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全国每年仅商检费就超过100亿元,加上其他相关收费超过300亿元,几乎占了外贸企业利润的5%上下。目前的进出口商检制度不但不能很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而阻碍了正常贸易发展,成为贸易便利化的最大障碍,给企业造成了巨大负担,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据测算,不合理商检导致每年减少出口数百亿美元,对中国就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如果说不恰当的法律法规对市场进行了不当的限制,这样的法律法规就称得上是“恶法”,过度的出口商检就是如此。在目前阶段,它最大的吸引力可能还是在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利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