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港商反映珠三角地区劳工荒的影响突出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3-07-10 阅读次数:1182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人口红利减退,劳动力成本上升,珠三角地区普遍遭遇到劳工短缺的问题。7月3日,香港厂商会发布题为《珠三角经营环境》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长期以来,压在港企身上的“四座大山”,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法规引致遵从成本和风险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风险等因素,仍然相当突出,但其影响程度继续缓步改善。调查中,八成多的企业称目前的生产成本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平均升幅为13.2%。近九成半的回应公司都遇到劳工短缺的问题;其中39.3%的企业表示短缺工人的比例在10%或以下,另有42.9%企业的缺工率在一至三成之间。调查显示,欧洲和美国是回应企业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二者合共占比为51.2%,略低于去年调查所得的53.1%;亚洲市场所占的比重则从44.1%微升为今年的44.5%,当中中国内地、香港和东盟分别占16%、18.5%和3.2%。港商市场结构的演变折射了近年世界经贸重心东移的趋势。关于今年全年订单情况,28.2%的回应企业预计订单会比去年减少,平均跌幅为19.6%;有近三成的企业指接收的订单会优于去年,平均升幅为16.8%,而42.9%的企业表示全年的业绩将与上一年持平。在拓展市场方面,珠三角的港商主要从开辟网上营销以及开拓新兴市场入手,内地市场尤为举足轻重。目前已经涉足内销业务的企业进一步上升至58.6%;虽然这些企业大半都是在2005年之后才进军内地,但他们当中已有76.8%在内销业务上录得盈余或达至收支平衡。港商在内地销售的产品绝大多数都定位于中档和高端市场。不过,厂商会会长施荣怀指出,由于内地政府对于高档消费品的收紧,部分港商也会受到影响。施荣怀还指出,珠三角将逐渐不适合作为港商的生产基地,建议港府比照新加坡政府模式,在内地和海外建立主题性的香港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