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提起稀土走私,业内人士无不摇头兴叹。数据显示,2011年国外海关的稀土进口统计数量,比中国海关的出口统计数量高出1.2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量的120%。奇怪的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打击稀土盗采走私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却丝毫不见任何成效。为何?广东佛冈给出了答案,因为有“保护伞”收受贿赂、通风报信、放纵盗采。据了解,广东是中国仅次于江西的第二大稀土资源省份,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佛冈等北部山区稀土非常丰富,但盗采的现象也非常猖獗。佛冈的一个矿点老板坦言:“如果国土、林业等政府的任何一个部门搞不定的话,就开不了矿。”可见其背后的利益链条何等庞大。2011年底,国土部遥感资源卫星系统通过卫星图片检测到佛冈有一百余处非法稀土盗采点。随后,县委县政府组织“铁拳”行动,开始打击非法盗采。但行动开始之后,“保护伞”们开始使出浑身解数,保护这些非法矿点。比如时任石角镇国土资源所所长的黄继洪,采取通风报信,以及虚假报告等方式,阳奉阴违;再如时任高岗镇国土资源所所长的何道志每听说镇政府组织人员要对矿点进行打击前都会向矿点老板们汇报。如果遇到没有“收拾干净”的矿点老板,他和他的手下便会做做样子,对矿点作简单的破坏,但不影响其继续采矿。数年来,佛冈屡次打击稀土私开矿点,但经常死灰复燃,和黄继洪、何道志式的努力分不开。从中也可看出“屡打不尽”背后的诡异。经佛冈检察院调查,“铁拳”行动开始之后,几乎所有的矿点老板都一下子消失了。办案人员表示,“这是有人通风报信的结果”。由此来看,保护稀土资源,查治盗采走私,表面上是稀土行业的整合,实质上却是一场执法司法行动。也只有把这些保护伞敲掉,中国的稀土资源才可能得到实质的保护。可虑的是,在稀土暴利的作用下,地方官员的保护伞很可能前腐后继,这是横亘在稀土保护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