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从走私情况看,中国的稀土配额制没起什么作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2-08-27 阅读次数:1815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稀土价格趋高,稀土走私活动猖獗。2011年,中国海关将稀土列为重点打私项目,全年查获稀土走私案件10余起。数据显示,2011年国外海关的稀土进口统计数量,比中国海关的出口统计数量高出1.2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量的120%。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稀土走私花样繁多,监管难度很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在产品名目上做文章。比如把稀土含量高的产品申报为含量低的产品,把含有镧、铈、镨、钕、镍的储氢合金粉谎报成电池负极合金粉或合金镍粉,或以出口铁合金、邮寄样品等名目逃避监管;第二,在政策漏洞上做文章。有些外资企业,在国内深加工的稀土产品往往含有超量的稀土元素,将稀土深加工产品出口后在国外再提取稀土元素,以此来逃避稀土出口的管制。也有外资企业在当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第三,以物理性状相似产品的名目出口。稀土产品存在名目多、颜色各异、识别和查验难度较大等问题,再加上海关不可能做到每批必检,有些产品还免检,因而造成了很大的漏洞;第四,在品名归类上做文章。目前我国能生产400多种、上千个规格的稀土产品,出口税号却只有50种左右,这加大了出口管理难度;第五,现有规定未将甩带片纳入其中。甩带片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可以生产出永磁材料、储氢合金等产品。值得警惕的还有,近期稀土非法出口还出现了从之前的金属和氧化物成品向原矿蔓延的迹象。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出口原矿的现象已经很严重,虽然很难统计数量,但是以目前掌握的情况保守估计,应该有好几千吨。由此来看,中国此前费劲出台的稀土出口配额限制,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