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预警
  • 风险预警
转移生产基地是光伏企业规避美关税的可选方案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1-11-28 阅读次数:1798
【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在7家美国太阳能企业发起针对中国竞争者的申诉后,美国商务部上月正式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将太阳能产业推到中美贸易争端最前沿。1122日,中国的LDK太阳能有限公司和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如果美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关税,他们可能转移一些制造业务。晶澳太阳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方朋称,在短期内可能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展开工作,从长远来看,他们也在评估在接近客户的地区开展经营活动的可能。纽约杰富瑞集团分析师称,总有方法来规避关税。他举例称,中国大陆企业可能选择通过从台湾企业采购太阳能电池板,随后再在中国以外的地区进行组装。目前中国的几个大型太阳能公司有的在国外已经有合资工厂,有的则可以通过关系将制造业务分包给境外的公司。我们认为,此举更适合于那些较为大型的厂商,可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规避贸易壁垒,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华光伏的“双反”调查,恐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中国个体企业而言,能做的其实不多,因这并非企业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商务部和行业协会共同出面,与美国方面进行协调。受“双反”调查及欧洲市场不景气双重影响,中国光伏企业正处于低谷中,来自浙江光伏中小企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浙江的374家中小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处于半停产状态。